与廖检法同行口占分水岭诗 其三
山从顶上分闽越,四面群峰簇仗齐。
自是心同天广大,不妨眼趁地高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从山顶上划分福建与浙江两省,四周环绕着众山如簇拥的仪仗般整齐。
我的心胸如同天地一般辽阔,我的眼界可以俯瞰大地的起伏跌宕。
去完善
释义
1. "山从顶上分闽越":这句诗中的"闽越"指的是福建省的古称,诗人描述山从山顶上分隔出福建省的地界。
2. "四面群峰簇仗齐":"簇仗"表示众多山峰聚集在一起,像是卫士列队一样整齐。
3. "自是心同天广大":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心胸开阔,心态平和,便可以和天地一样的广阔。
4. "不妨眼趁地高低":"趁"这里可以理解为随着的意思,眼睛看着大地的起伏,无论高低都不去计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廖检法一起行走在分水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山从顶上分闽越”形象地描绘了分水岭的山脉景色,山顶将福建和浙江分开,凸显出地理地貌的特点。次句“四面群峰簇仗齐”则通过描写四周山峰的密集和整齐,表达了诗人所处环境的雄伟壮丽。
接下来的两句“自是心同天广大,不妨眼趁地高低”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以“心同天广大”展现出他胸怀宽广、壮志凌云的气概;而“眼趁地高低”则暗示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关注着大地的起伏变化,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传达了他本人豁达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人生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749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战争频发,民生疾苦。骆罗宪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他晚年创作的《与廖检法同行口占分水岭诗 其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的困顿。
这一年,骆罗宪遭遇了人生的一场大动荡。他的妻子病逝,使他深受打击。此后,他投身于文学创作,以诗歌为寄托,抒发了对妻子无尽的哀思之情。与此同时,他也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用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生活中的点滴变化。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然而,这种表面上的繁荣却无法掩盖内在的矛盾。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对立加剧,各种矛盾逐渐激化。诗人身在其中,亲身体验到了这些社会问题,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