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瓜步
拥衾迎銮晓,舣楫瓜步夜。
问俗乡音转,束缊野宿乍。
去家倏兼旬,取道逾三舍。
江神虽世情,羁客忍陵藉。
初趁风色好,忽复帆席卸。
泊舟市区外,系缆古柳下。
遥听波浪涌,未息妻孥怕。
谯翁身世拙,衷货迄未价。
荣望绝台阁,归计盍桑柘。
男儿四方志,肯与衰鬓谢。
古人出处间,分取世俗讶。
呼酒把谭麈,扪虱复王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披着被子迎接早晨的阳光,夜晚在瓜步停船靠岸。
向当地人询问风俗习惯,偶尔在野外露宿。
离开家已经十多天了,走的路程超过三百里。
虽然江神对世人有所偏爱,但我这个旅客怎么能忍受被欺负呢?
刚开始趁着风向良好,突然又不得不卸下船帆。
把船停在市区外,把缆绳系在古老的柳树下。
远远地听到波浪涌动,妻子和孩子仍然害怕不已。
一个老人出身低微,一生的积蓄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对荣华富贵毫无兴趣,只想回归田园生活。
男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怎么能因为衰老就放弃奋斗呢?
古人的出仕和隐退,常常会引起世俗的惊讶。
大家一起喝酒聊天,谈论国家大事,回忆古代英雄。
去完善
释义
1. 泊:停泊;指船只停靠岸边。
2. 瓜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是长江上的一处渡口。
3. 拥衾:用被子裹住身体。
4. 迎銮:迎接皇帝的车驾。这里指皇帝出行或巡游。
5. 舣楫:使船靠岸。
6. 问俗:向当地人询问风俗习惯。
7. 乡音:本地的方言。
8. 束缊:拿着火把。这里指夜晚在野外露宿。
9. 忽复:忽然又。
10. 帆席:指船只的风帆。
11. 江神:这里指水神。
12. 羁客:离家在外的人。
13. 陵藉:欺压侮辱。
14. 风色:风向。
15. 谯翁:卖鱼的老人。
16. 衷货:中意的东西。
17. 迄未:一直未能。
18. 荣望:追求荣华富贵的愿望。
19. 台阁:朝廷官员。
20. 归计:回故乡的想法。
21. 盍:何不。
22.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
23. 四方志:远大的志向。
24. 衰鬓:稀疏的头发,表示年纪老迈。
25. 出处:出仕与退隐。
26. 分取:分担。
27. 世俗:世俗的眼光。
28. 呼酒:召唤酒保。
29. 把谭麈:拿着谈天的道具。
30. 扪虱:抚摸身上的虱子,表示亲近。
31. 王伯:泛指各级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旅途漂泊的诗歌,全诗通过写诗人行程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慨。开篇“拥衾迎銮晓,舣楫瓜步夜”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昼夜交替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乡音、风俗、路途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自身的无奈。如“问俗乡音转,束缊野宿乍”表现出诗人离家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去家倏兼旬,取道逾三舍”则说明了诗人离家日久的现实,以及在外奔波的辛苦。
在中间部分,诗人以“江神虽世情,羁客忍陵藉”表达了对江神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作为旅人的孤独无依。接着,诗人又以“初趁风色好,忽复帆席卸”表达出旅途中的瞬息万变和难以预测的命运。随后,诗人以“泊舟市区外,系缆古柳下”描绘出自己停泊时的环境,流露出一丝宁静之感。然而,这种宁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遥听波浪涌,未息妻孥怕”又表现出家庭的忧虑和对亲人的牵挂。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绘“谯翁身世拙,衷货迄未价”以及“荣望绝台阁,归计盍桑柘”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以及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最后,诗人以“男儿四方志,肯与衰鬓谢。古人出处间,分取世俗讶”表达了对勇敢面对生活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泊瓜步》是南宋诗人陈造所作的一首描绘江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也就是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往往受到社会动荡和家国之痛的影响,作品多富有着浓烈的历史沧桑感。
在陈造生活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南宋与金朝对峙的时期,战乱频仍,民生疾苦。诗人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知识分子,他的诗作反映出了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国家面临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陈造创作的《泊瓜步》既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表达了因时局忧虑而产生的深沉哀思。
这首诗以“泊瓜步”为题,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瓜步”是指长江下游的一座岛屿,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附近。这里江水流长、烟波浩渺,成为诗人抒怀的背景。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陈造把个人的情感寄托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使作品富有浓厚的诗意。
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江面的浩渺与远山的静谧,同时借江水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忧愁与忧虑。这种悲愁与忧思既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慨叹,也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泊瓜步》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江南水乡风景诗,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家国情怀与个人际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