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
风月襟怀,挥豪倚马成章。
仙都观里桃千树,映曲尘、十里荷塘。
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
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
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
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
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风轻拂杨柳,白雪消散蕙草,犹如清新润美的潘安。
风花月夜的心情,挥笔如神笔生花,成篇成章。
仙都寺庙里的桃花千枝,映照在曲折的小路,十里荷塘。
还没有回来,应该是因为留恋花洲,沉醉于美玉和诗香的乐趣。
春天的阳光晴朗如同美酒,正是月光皎洁,春光灿烂的时候。
燕子再次归来,明天会传递梦境到西边的窗户。
早晨的寒气几多温暖,炉火已经熄灭,估计洞天的日月时间较长。
杏园的诗歌,应该要先题写,等待骏马驰骋在平康里。

去完善
释义
1. 风袅垂杨:风中的垂柳摇曳生姿。
2. 雪销蕙草:雪消后的蕙草,指春天的景象。蕙草,即蕙兰,一种香草。
3. 潘郎:指英俊的少年。潘,指潘安,西晋著名美男子。
4. 风月襟怀:指美好的景色和心情。风月,指风景、景色。襟怀,指胸怀、心情。
5. 挥豪倚马成章:挥毫泼墨,如倚马可待,立刻成篇。豪,指毛笔;倚马,出自《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文思敏捷。
6. 仙都观:位于今浙江丽水。
7. 桃千树:指桃花盛开。
8. 曲尘:指桃花花瓣。曲,通“曲”。
9. 十里荷塘:指荷塘绵延十里。
10. 未归来:还没有回来。
11. 醉玉吟香:形容美丽的女子。醉玉,指美丽的女子;吟香,指女子的香气。
12. 东风晴昼:春天的阳光。
13. 皓月:明亮的月光。
14. 春光:春天的美景。
15. 燕子重来:燕子再次归来。
16. 明朝传梦:明天会传递梦境。
17. 西窗:指窗户。
18. 朝寒几暖:几回早晨的寒冷。
19. 金炉烬:金炉里的香灰已经燃尽。
20. 洞天:指道教的仙境。
21. 日月偏长:日月比平时更长。
22. 杏园诗:指杏园的诗歌。杏园,指杏花盛开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高阳台》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咏春词。在这首词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上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风袅垂杨,雪销蕙草”,诗人以垂杨和风中的蕙草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何如清润潘郎”,潘郎是指英俊的少年,这里以潘郎来形容春天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接下来,“风月襟怀,挥豪倚马成章”,诗人以风月为襟怀,挥毫泼墨,将春天的美景化为诗篇,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学才华。
下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活动和人物。“仙都观里桃千树,映曲尘、十里荷塘”,诗人描绘了仙都观里的桃花和荷塘的美景,展现了春天的繁荣与绚烂。“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诗人以未归来的潘郎为引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接下来,“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诗人以东风和皓月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意。最后,“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诗人以燕子的重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整首《高阳台》以优美的诗句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首词的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展现了词人的高超文学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高阳台》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南侵,朝廷偏安江南一隅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作为一个文人,经历了南宋朝廷的衰落和战乱,深感国家命运的岌岌可危。他曾在临安(今杭州)任职,亲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苦难,这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高阳台》中,吴文英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东风恶”来形容国家的动荡不安,用“泪满春笺”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这种深沉的情感,反映了他在那个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