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译者:季仁山
夜幕降临,月亮如同美丽的仙女在夜晚梳洗自己的脸庞。平静的道路上没有尘埃飞扬,就如同用酥油滋润过的地面。再次沿着那熟悉的道路行走,就像回到了昔日灯火通明的场景。这种情感如同流水般无形,却又真切存在。在小楼的被子里享受美好的梦境,似乎仍然能感受到笙歌中的快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卷尽愁云:形容天空中的乌云散去,露出明月。
2. 素娥:指月亮。
3. 临夜新梳洗:比喻月亮在夜晚照耀。
4. 暗尘:指月光照在地面上的影子。
5. 酥润凌波地:形容地面的湿润和宁静。
6. 辇路:皇帝的车驾经过的道路。
7. 仿佛灯前事: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8. 小楼熏被:在小楼上熏香睡觉。
9. 笙歌:指美妙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是一首描绘夜雨初晴、月光明朗的情景的词。上片写月光下,素娥(即月亮)如同新梳洗过的美女,夜色中的尘土也因雨的滋润而变得湿润光滑。下片则以“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抒发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之感,然后以“情如水”作结,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和留恋。全词意境优美,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末年,公元125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正值中年,他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作为一个婉约派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面对国家衰亡的危机,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词风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吴文英虽未能直接参与政治,但他的词作也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透露出些许哀伤与忧虑。
此外,吴文英的个人生活也颇富戏剧性。他与一位名叫谢氏家族的女子相知相恋,但因家族背景悬殊而未能如愿。这段无果的恋情成为了他一生的心结,也反映在他许多词作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