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泪滴荷花,如同破碎的玉璧。正是一天中乌云密布,雨水从斜阳中洒向窗户缝隙。树林中的声音在诉说着秋天的忧伤。小山之间,绿意盎然,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夕阳下的凉意,让人忍不住遮住头部。傍晚时分,捣衣的声音传来,如同银屏剪尺,让人倍感孤独。燕子飞去,堂前空荡荡,过去的繁华已成往事,只留下尘埃遍布的罗额。行客啊,西园的离别,断断续续的柳树和凄美的花朵,仿佛曾经相识。秋风中,破旧的鞋子已经破损。林下的道路,水边的石头,都充满了回忆。想起那些寒蝉的哀鸣,归鸿的心事,谁又能听到江村夜晚的笛声呢?看着雪花飘落在苹底和芦梢上,却不如我头上的白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泪荷抛碎璧:泪荷,指荷花的叶子在雨中破碎的样子;碎璧,比喻荷花的叶子像破碎的玉璧。
2.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漏云筛雨,形容雨点从天空滴落;斜捎窗隙,形容雨水从窗户缝隙渗入。
3. 林声怨秋色:林声,指树林中的声音;怨秋色,形容树林中的声音充满了对秋天的怨愤。
4. 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小山,指山丘;不迭,不及;寸眉,形容眉头紧锁;愁碧,指绿色的树叶。
5. 凉欺岸帻:凉,指寒冷;岸帻,指露出额头,表示真诚。
6. 暮砧催、银屏翦尺:砧,指捣衣石;催,催促;银屏,指银色的屏风;翦尺,指剪布的尺子。
7.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燕去堂空,指燕子飞去,堂屋空无一人;旧幕暗尘,指旧的帷幕上积满了灰尘;罗额,指罗额上的灰尘。
8.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园,指西园的景色;断柳凄花,形容柳树和花朵都枯萎了,显得凄凉;似曾相识,形容这些景色似乎曾经见过。
9. 西风破屐:西风,指秋天的风;破屐,指破旧的鞋子。
10. 林下路,水边石:林下,指树林下的道路;水边,指水边的石头。
11. 寒蛩残梦,归鸿心事:寒蛩,指寒蝉;残梦,指过去的美好回忆;归鸿,指归来的鸿雁;心事,指心中的思念之情。
12. 江村夜笛:江村,指江边的村庄;夜笛,指夜晚的笛声。

去完善
赏析
《瑞鹤仙》是吴文英的一首词作,以婉约派的风格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词中以“泪荷抛碎璧”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荷叶破碎的景象,仿佛是泪珠洒落,给人一种凄美之感。接下来,词人通过“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描绘了秋雨绵绵的景象,雨丝如同筛子般漏下,斜斜地打在窗户上,给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感觉。
“林声怨秋色”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氛围,林中的声音仿佛在抱怨这秋天的景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则通过小山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情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凉欺岸帻”一句,则通过凉意袭来,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
“暮砧催、银屏翦尺”一句,通过砧声和银屏的剪切,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给人一种哀伤而又美好的感觉。“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一句,则通过燕子的离去,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
“行客”一句,词人转笔写到行客,通过对断柳凄花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接下来,词人通过“西风破屐”一句,描绘了行客在秋风中行走的场景,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林下路,水边石”两句,则通过对林下路和水边石的描绘,表达了行客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寒蛩残梦,归鸿心事”两句,通过寒蛩的鸣叫和归鸿的心事,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最后,“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一句,通过雪飞苹底芦梢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给人一种苍老的感觉。
总的来说,《瑞鹤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和秋天景色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期待的矛盾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鹤仙》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7年前后,正值南宋末年,金国已灭,但北方领土尚未收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在这个时期,吴文英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幕僚、县丞等官职,对民间疾苦有深切了解。他的词作多描绘个人生活琐事和情感世界,但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末年的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吴文英的词也不例外,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国家山河破碎的悲哀,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