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庵居士画月庵老衲月林顶相求赞
佛祖权衡,人天眼目。
瞻之仰之,鼎分三足。
休言六耳不同谋,断弦须是鸾胶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佛心衡量,洞察世事。注视敬仰,踏实前行。别说两人意见不合,断了的琴弦还需用好的胶水黏合修复。
去完善
释义
1. 佛祖权衡:佛祖,这里指释迦牟尼佛;权衡,即秤锤或称砣,用来衡量事物的标准。这句话是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提供了衡量事物的标准。
2. 人天眼目:人天,人间与天上,泛指所有众生;眼目,比喻引导人们视线的目标。这句话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是人们前进的道路指引。
3. 瞻之仰之:瞻仰,表示敬仰并仰望之意。这句话是用来表达对佛祖崇敬的心情。
4. 鼎分三足: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为三足;三足,这里寓意佛教三宝:佛、法、僧。这句话将释迦牟尼佛说成如鼎之三足般重要。
5. 休言六耳不同谋:六耳,指双方之外第三者。这句话意味着在佛教信仰中应摒弃其他杂念。
6. 断弦须是鸾胶续:鸾胶,传说中能使断裂的弓箭重新连接起来的神胶。这句话意味着信徒需要佛法的指引来弥补自身的缺失。
去完善
赏析
《信庵居士画月庵老衲月林顶相求赞》这首诗歌赞美了信庵居士所绘的月庵老衲月林顶相画作。诗人用佛祖权衡来比喻画作的高度和深度,表达了人们对这幅画的敬仰之情。同时,作者通过“鼎分三足”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画中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六耳不同谋,断弦须是鸾胶续”的典故,强调了画作中的智慧和技巧,并赞美了信庵居士的绘画才能。整首诗以佛家语言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高度评价和对信庵居士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信庵居士画月庵老衲月林顶相求赞》,是由释师观所作,诗中的“信庵居士”和“月庵老衲”都是指作者本人。本诗是作者在宋朝时期创作的,那个时期正值中国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蓬勃发展,禅宗佛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释师观在这一时期里,经历了从求学到游历,再到出家为僧的过程。他对禅宗思想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这也反映在他所写的这首诗中。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禅意的领悟和对生活的超脱态度,同时也体现出他作为禅僧的修行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