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伯井亭
曹源一滴水,散作人间瑞。
茫茫宇宙中,几个知惭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伯井亭:即伯井山上的凉亭。
2. 曹源:指曹溪,佛教禅宗发源地,位于中国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东南侧的曹溪。此处代指佛门。
3. 一滴水:比喻佛法真理。
4. 散作人间瑞:寓意佛法在世间传播,给人们带来祥瑞之气。
5. 茫茫宇宙中:形容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
6. 惭愧:因德行不如他人而产生的自责心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上伯井亭》,作者是释师观,全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首句“曹源一滴水”,指的是禅宗传说的源头——达摩祖师,他留给弟子们的一滴佛法之水。这里的“一滴水”象征了禅宗的真理和智慧。接下来的“散作人间瑞”,意味着这一滴水化作了人间的福祉,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使众生受益。
然而,尽管真理如此宝贵,但“茫茫宇宙中,几个知惭愧”,大部分人仍然迷茫无知,未能领悟到这一点。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世人未能珍惜这难得的智慧的遗憾之情。同时,也传达出禅宗所倡导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觉悟达到解脱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伯井亭》是宋代诗人释师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亭台楼阁之间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有一种豁达的胸怀,这也正是宋代士人普遍追求的精神境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释师观是宋朝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主要在宋仁宗时期(1022-1063年)。这个时期,宋朝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释师观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相对较为简单,主要以修行和弘扬佛法为主。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关注,使他成为了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宋仁宗时期,佛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文人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佛教的崇敬。此外,宋代的园林建筑也非常发达,亭台楼阁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这些因素都为释师观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