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支使小池
广狭偶然非制定,犹将方寸像沧溟。一泓春水无多浪,
主人垂钓常来此,虽把鱼竿醉未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间大小并无固定形式,却能像大海一样深邃广阔。这里的一汪春水波澜不惊,
尽管主人在此经常垂钓,却并未因为酒醉而迷失自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路支使:古代官职名,指巡抚地方的长官。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的一位官员。
2. 小池:诗中的场景,一个小型的人工水池。
3. 广狭:宽窄。
4. 非制定:非人为设定。
5. 方寸:指心,形容心胸宽广。
6. 沧溟:大海,此处用来比喻小池的水面。
7. 一泓:量词,用于水的名称,表示一小片水域。
8. 无多浪:波澜不兴,水面平静。
9. 主人:指路支使。
10. 鱼竿:钓鱼的竹竿。
11. 醉未醒:喝醉尚未醒酒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路支使小池》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小池塘边垂钓的情景。诗人用“广狭偶然非制定”表达了小池塘的形态并非人工设计,而是自然形成,以方寸之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广阔。同时,诗人通过“一泓春水无多浪”突出了小池塘的平静和宁静,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
诗中还描述了主人常常来此垂钓,尽管手里拿着鱼竿,却仿佛陶醉在美酒之中,还未从醉意中醒来。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暗示了他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心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小池塘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一种理解: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享受生活中的片刻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路支使小池》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也就是唐代的中晚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种政治斗争和文化冲突层出不穷。
方干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热爱文学,尤其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文坛的高度认可,但由于性格孤傲,不愿迎合权贵,因此在仕途上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方干正过着隐居生活,他时常徜徉于山水之间,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小池边所见的美景,通过对小池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