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怛谋降唐
祖宗疆域陷西戎,得复来归悉怛谋。
不受生降唯守信,死年褒赠复何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祖宗疆域陷西戎":"西戎"指的是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如匈奴、吐蕃等。这里用来形容边疆地区被攻占的状况。
2. "得复来归悉怛谋":"悉怛谋"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在唐朝时期投靠唐朝,使得部分失地得以收复。
3. "不受生降唯守信":指悉怛谋投降唐朝并非因为畏惧死亡,而是出于对道义的坚守。
4. "死年褒赠复何忧":是指悉怛谋在死后得到了朝廷的褒扬和追赠,他的忠诚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因此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故土失陷于外敌的忧虑和对忠诚坚守的赞美。首句“祖宗疆域陷西戎”描绘了国土被侵略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次句“得复来归悉怛谋”则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怀有收复国土的决心和信念。
第三句“不受生降唯守信”强调了诗人坚定信仰、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他坚信只有坚守信仰,才能取得胜利,实现复国大业。最后一句“死年褒赠复何忧”表达了对为国捐躯的英勇烈士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体现出诗人面对生死荣辱的豁达心态。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悉怛谋降唐》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6-649年),正值大唐盛世。
在这个时期,杜甫经历了科举考试失败、家道中落等人生挫折。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生活疾苦,从而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
当时,唐朝正处于贞观之治的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这也使得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冲突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表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意愿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