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吟
揠苗昧所养,乞祭骄其妻。
诡遇得禽者,宁无慙嬖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拔苗助长不明智,祈求祭品太炫耀。
偶然猎得一只鸟,难道没有愧对路人笑?
去完善
释义
1. 揠苗:出自成语"拔苗助长",形容不根据自然规律去强行促使事物发展。
2. 昧:不明白,不清楚。
3. 所养:生长的道理。
4. 乞祭:祈求神灵保佑。
5. 骄其妻:对自己的妻子炫耀。
6. 诡遇:用欺诈的手段得到利益。
7. 禽者:捕获猎物的人。
8. 宁无慙:怎么能不感到羞愧呢?
去完善
赏析
《自欺吟》是明代诗人金朋说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自欺。通过三个寓言性的场景,揭示了人性的自私、虚伪和欺诈。这首诗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意象鲜明:“揠苗昧所养”描述了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揠苗助长的愚昧行为;“乞祭骄其妻”表现了人们在祭祀时,以祈求神明庇佑为名,行自私之实的行为;“诡遇得禽者”则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巧取豪夺、不劳而获者的丑陋嘴脸。
2. 情感强烈:金朋说运用讽刺、揭露的手法,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行为的愤怒与谴责。同时,诗人以“宁无慙嬖奚”作为结语,暗示了这些人虽能一时得逞,但最终难逃道义的谴责和历史的审判。
3. 寓意深刻:这首《自欺吟》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揭示。诗人告诫我们,要正视自己,真诚待人,切勿因贪图小利而自欺欺人,否则终将受到惩罚。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作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欺吟》是南宋诗人金朋说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金朋说已年近六旬。在这首诗中,金朋说通过对自欺心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反思。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金朋说经历了南宋政治的风云变幻。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后因反对宦官权臣贾似道而被贬谪至广东潮州。在潮州期间,金朋说关注民间疾苦,积极为百姓谋福利,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然而,他在政治上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也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外患内忧交织。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金朋说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通过创作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