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武侯
南阳高卧隠人龙,出处躬耕莘野同。
讨贼祁山声大义,至今史册播丹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南阳,一位隐居高卧的人犹如龙一般杰出,他与那些为了躬耕而出仕的先贤一样伟大。他挺身而出讨伐敌人,就像祁山的声音传颂着大义,直到今天,他的忠诚仍在史册中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南阳:古郡名,这里代指诸葛亮的隐居之地。
2. 高卧:这里是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民间,未出仕前的生活状态。
3. 隠人龙:比喻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深藏在民间。
4. 出处躬耕莘野同:此句引用《孟子·万章上》中的典故,“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描述的是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德行被君主发现和任用。这里的出处指的是诸葛亮隐居躬耕的起点。
5. 讨贼祁山:这里指的是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故事,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数次出兵祁山,与曹魏对抗。
6. 声大义:宣扬正义的道理。
7. 至今史册播丹忠:指的是诸葛亮的忠诚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记录和流传。
去完善
赏析
《诸葛武侯》金朋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首句“南阳高卧隐人龙”描绘了诸葛亮在南阳隆中的高卧隐逸形象,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才情。第二句“出处躬耕莘野同”则将他比作伊尹,强调其执着于农耕,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接下来的两句“讨贼祁山声大义,至今史册播丹忠”描述了诸葛亮在祁山出兵讨伐逆贼的事迹,以及他忠诚耿直的精神在历史上留下的光辉。整首诗以婉转的笔触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品质和千古流传的美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诸葛武侯》是南宋诗人金朋说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诸葛亮的风采和业绩,表达了对这位古代名臣的敬仰之情。
金朋说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时代。他曾在临安(今浙江杭州)为官,亲眼目睹了朝廷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文人,他立志要为民请命,为国家分忧。然而,他的理想在现实中屡屡受挫,这使得他对诸葛亮这样一位忠臣智士充满了敬意。
在南宋时期,诸葛亮一直被人们视为忠诚、智慧和勇敢的典范。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金朋说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