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
丹扆六箴真药石,童君不饵夭天年。
宴游亵狎比群小,灭烛筵边血溅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扆:指皇帝写字用的红漆桌子,这里借指皇帝。
2. 六箴:古代皇帝的一种座右铭,用来提醒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合乎规范。
3. 童君:这里指唐敬宗李湛,唐朝第十四任皇帝,他在位时年仅十五岁,故称童君。
4. 不饵:不吃,不接受的意思。
5. 天年:天然的寿命,即正常寿命。
6. 宴游:指皇帝出游或举行宴会。
7. 亵狎:指关系过于亲近,行为不当。
8. 群小:指皇帝的亲信或身边的人。
9. 灭烛:熄灭火烛,这里指发生了混乱或冲突。
10. 筵边:宴席旁边。
11. 血溅鲜:鲜血四溅。
去完善
赏析
《唐敬宗》金朋说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敬宗皇帝在位时的荒淫无道和悲剧收场。诗中的“丹扆六箴真药石”意指敬宗皇帝的宫廷内有忠诚的谏臣,他们向敬宗进献箴言,期望他能成为一代明君,但敬宗未能听从这些谏言,反而更放纵自己的行为。诗人用“童君不饵夭天年”暗讽敬宗年轻有为,却因沉溺于声色犬马而早早离世。
接着,诗中描绘了敬宗宴饮游乐的生活场景,“亵狎”一词揭示了他在玩乐时与一些品行不端的小人为伍,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结尾的“灭烛筵边血溅鲜”则形象地描绘了敬宗在一次宫廷宴饮中被刺身亡的场景,仿佛鲜血在烛光下流淌,显得触目惊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敬宗》是唐代诗人金朋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唐朝的中后期,国力逐渐衰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金朋说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面对国家现状忧心忡忡。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如科举考试失利、官场上的不得志等。这些遭遇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的黑暗面,对国家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唐敬宗》这首诗中,金朋说通过对唐敬宗在位期间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之情。他以讽刺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当时朝廷的腐败现象,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在抨击唐敬宗的昏庸无能,但实际上是对整个封建官僚体制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改革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