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吟
彤云垂四野,六出舞漫天。
却笑广文郑,严寒无坐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天红霞布满四方田野,六角雪花飘舞在整个天空。可笑的是广文的郑先生,在这寒冷的天气里竟没有坐垫毡子。
去完善
释义
1. 彤云:指冬天密雪前的阴云,由于云的映衬,使天空呈现出红色。在这里形容雪前的云彩。
2. 四野:泛指周围的原野。这里描述的是彤云压得很低,覆盖了整个原野的景象。
3. 六出:这里是指雪花。古代将雪花瓣分为六片,故有此称。
4. 漫天:形容雪下得非常大,仿佛弥漫了整片天空。
5. 广文郑:指的是唐代文人郑虔。曾任广文馆博士,因此被称为“广文郑”。
6. 无坐毡:没有坐垫或毯子可以坐下取暖。
7. 严寒:极度的寒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冬天的雪花为主题,描绘了白雪皑皑、覆盖四野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郑公在寒冷环境中没有毛毯取暖的困境。这首诗寄寓着诗人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暗示了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整体上,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雪吟》是宋代诗人金朋说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然而,从诗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金朋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际遇后,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感慨。
在金朋说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国家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金朋说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家庭变故、战乱流离等人生磨难。这些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冬雪吟》这首诗通过对冬雪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中的“天地皆白”、“万木霜天”等词句,形象地展现了冬季严寒的景象,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的冷漠和人心的疏离。诗人通过冬雪这一自然现象,揭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