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
倾国娇容启色荒,能移帝主堕三纲。
荔枝嚬笑虽甘美,马践嵬坡促命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倾国:指杨贵妃的美貌令国家倾倒,形容其美貌非凡。
2. 娇容:指杨贵妃的容貌。
3. 色荒:指帝王沉湎于女色。
4. 帝主: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皇帝。
5. 堕三纲:指李隆基因为宠爱杨贵妃而违背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原则。
6. 荔枝:指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
7. 嚬笑:指杨贵妃的喜怒哀乐。嚬,同“颦”,皱眉。
8. 马践嵬坡:指安史之乱时,杨贵妃被勒死在马嵬坡的事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杨贵妃为主题,从她的美貌和命运入手,展示了她对唐朝历史的独特理解和见解。诗中的“倾国娇容”与“荔枝嚬笑”形象地描绘了杨贵妃的容貌和笑容之美,而“能移帝主堕三纲”则暗示了她因为美貌而对唐玄宗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失去了作为一个皇帝应有的道德操守。最后一句“马践嵬坡促命亡”则揭示了她悲惨的结局,死于战乱之中,留下了千古遗恨。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将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贵妃》是唐代诗人金朋说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5年左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杨贵妃为主线,通过她的生平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矛盾。
在金朋说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在这个时期,金朋说作为一个有远见的诗人,他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使他写下了这首《杨贵妃》。
杨贵妃作为唐玄宗的宠妃,她的生活充满了奢华和荣耀,但她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她在马嵬坡被士兵杀死,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红颜祸水的象征。金朋说通过描绘杨贵妃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社会现象,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总的来说,《杨贵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金朋说通过对杨贵妃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矛盾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