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苻坚伐晋

标题包含
苻坚伐晋
南国山河不易图,投鞭欲使断江流。 骄兵百万填淝水,狼狈归来国已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锦绣江山难以轻易描绘,想要投放军马斩断长江水流。 英勇士兵众多聚集在淝水之畔,惨败而归国家已经疲惫不堪。
去完善
释义
1. 南国:这里指南方地区,主要指东晋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 2. 易图:指容易攻占。易,容易;图,图谋。 3. 投鞭欲使断江流:形容苻坚兵力强大,企图一举攻下江南。投鞭,把马鞭投入水中,表示人多势众。断江流,阻断长江的水流。 4. 骄兵:骄傲自满的士兵。这里指苻坚的军队。 5. 填淝水:指苻坚的军队在淝水岸边驻扎。填,填充;淝水,古水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6. 狼狈:形容溃败的样子。 7. 国已休:指国家已经灭亡。休,终止,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苻坚伐晋》是元代诗人金朋说创作的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诗篇。此诗通过对苻坚伐晋的历史事件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首句“南国山河不易图”,南国的河山美好而广大,意指晋国之疆域广袤,难以轻易征服。其中,“易图”意即轻松获取,诗人以此暗示晋国之强大,并非轻易可攻破。 次句“投鞭欲使断江流”,苻坚在战前夸口,将武器扔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水流,自信满满,表现出轻敌之心。这句诗描绘了苻坚的傲慢与狂妄。 第三句“骄兵百万填淝水”,叙述了苻坚带领百万大军攻打东晋时,在淝水遭到晋军猛烈反击,溃败而归的结局。“填淝水”形象地表现出战局混乱,士兵如浪涛般翻涌的场景。 最后一句“狼狈归来国已休”,讽刺苻坚的战败,形容他战败后的狼狈模样。同时揭示了当时战乱导致的百姓疾苦和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 整体来看,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凸显了苻坚伐晋事件中的人性和战争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苻坚伐晋》是唐朝诗人金朋说的作品,创作于贞观年间(627-649年)。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下,国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家和艺术家。金朋说正是这个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咏史怀古之作。这首《苻坚伐晋》就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金朋说的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东晋末年苻坚攻打江南的战争场景。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发动了对东晋的大规模进攻,试图统一全国。然而,这场战争最终以苻坚的失败告终,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金朋说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的向往。他借古讽今,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金朋说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