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偕朱表侄题月
晴空光溢玉盘鲜,银汉斓谝斗柄旋。
此夕共为攀桂问,嫦娥着付与谁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空中明亮的月光犹如玉盘般新鲜,银河闪耀如斑斓的绸缎,北斗七星在天空中旋转。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一起探讨攀桂之事,不知这殊荣会落到谁人身上,就像那嫦娥仙子一样惹人瞩目。
去完善
释义
1. 晴空:晴朗的天空。
2. 光溢:月光四溢。
3. 玉盘鲜:形容月亮明亮如新鲜的玉盘。
4. 银汉:银河。
5. 斓谝:光芒闪烁的样子。
6. 斗柄旋:北斗七星的斗柄旋转。这里指时间推移。
7. 此夕:这个夜晚,即中秋节的夜晚。
8. 共为:共同为了。
9. 攀桂问:寻求功名的问题。桂花是科举考试中第的象征。
10. 嫦娥:神话中的仙女,居住于月球。
11. 着付与:寄托给。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中秋夜偕朱表侄题月》中,金朋说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美丽景色。诗人开篇以“晴空光溢玉盘鲜”来形容明亮的圆月,将天空比作盘子,明月似一盘新鲜的水果,形象生动。紧接着用“银汉斓谝斗柄旋”来表现银河的璀璨和星辰的转动,进一步丰富了诗的画面。
随后,诗人借用了民间传说的嫦娥奔月的典故,巧妙地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这个特殊的中秋之夜,谁将是第一个拜访嫦娥的人呢?这里的“攀桂问”意味着攀登桂枝,象征着一个高尚的目标或者追求。诗人以此设问,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又表达了人们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夜偕朱表侄题月》是明朝诗人金朋说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嘉靖年间,也就是公元1522年至1566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金朋说正经历着他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和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数次科举不第,这使得他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中秋节这样一个团圆的节日里,金朋说与朱表侄一同赏月,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中秋之夜的诗歌。
在明朝嘉靖年间,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诗歌创作,表达他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睦的美好愿望。在金朋说所处的时代,中秋节更是成为了人们寄托思乡之情、感慨时光流转的重要载体。
在这首诗中,金朋说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中秋之夜的美景和亲情。他用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与他所处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对生活、家庭和时代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