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
独听空堦雨,方知愁事悲。
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
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
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聆听雨打台阶的声音,才体会到忧伤的事情是如此令人悲伤。寂寞的夜晚,假日悄然逝去,白天和黑夜交替。离别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寒冷的夜晚,时光似乎过得异常缓慢。假如恋人没有沉醉在酒中,那么他们必定正在两地同时陷入深深的思念。
去完善
释义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注释如下:
1. 空堦(jiē):无人经过的台阶。
2. 寂寥(liáo):形容孤独、冷清的样子。
3. 旬假:古代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旬假”。
4. 萧飒(sà):萧条、荒凉之意。
5. 别念:离别的思念。
6. 寒更:指寒冷的夜晚。
7. 故故:形容时间过得很慢。
8. 定是:一定是。
去完善
赏析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是一首抒发离别思念之情的诗作。首联“独听空堦雨,方知愁事悲”,描述了诗人独自聆听雨水滴在台阶上的声音,体会到离别的悲伤。颔联“寂寥旬假日,萧飒夜长时”则进一步描绘了寂寞的十日假期里,秋风萧瑟的夜晚漫长难熬。颈联“别念纷纷起,寒更故故迟”,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涌起的思念之情,以及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的感慨。尾联“情人如不醉,定是两相思”则以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挂念和相互之间的深情厚谊。全诗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诗人深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是五代南唐诗人徐铉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当时正值南唐末年的战乱时期。徐铉作为南唐的官员,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在这个特殊时期,他既感怀过去的美好时光,又对未来充满忧虑。
徐铉年轻时才华横溢,曾任翰林学士,受到南唐中主李璟的信任。然而,随着北宋灭南唐之战的爆发,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乱的阴影笼罩着南唐的土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徐铉写下了这首寄托思友之情的诗作。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南唐末年战乱时期的现实。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徐铉对于故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暖,展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感悟和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