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日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仲春月初四这一天,春天正好走到正中间。
月色洒满绿意盎然的原野,晴空里白云悠悠。
燕子轻盈地翩翩起舞,花瓣零落纷飞。
盼望着丈夫的思妇在高楼上等候到夜晚,歌声渐远无法听见。
去完善
释义
1. 仲春:农历二月,是春季的第二个月。
2. 初四日:农历二月初四。
3. 正中分:指春分节气,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4. 绿野:绿色的田野,这里指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5. 裴回:即徘徊,指在原地来回走动,这里是形容月亮在天空中移动。
6. 晴天天断续云:晴朗的天空中时有时无的云朵。
7. 燕飞:燕子飞翔。
8. 个个:每一个,这里指燕子成双成对地飞行。
9. 思妇:思念远方丈夫的妻子。
10. 高楼: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通常建得较高,以示地位尊贵。
11. 歌声:指思妇唱给丈夫的歌曲。
12. 不可闻:听不到。
去完善
赏析
《春分日》是五代十国时期文学家徐铉创作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分时节的景象,以绿色田野、明亮月光、晴朗天空和断断续续的云彩为背景,凸显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诗人通过观察燕子翩翩起舞和花瓣纷落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感慨。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这句则将视线转移到一位高楼上的思妇身上,她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刻,因无法听到远处美妙的歌声而感到失落。这两句诗勾画出一幅思念远方的画面,传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消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春分日》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展现,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敏锐感知和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分日》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分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根据史料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951年左右,正值南唐保大年间,此时的徐铉已历经沧桑,任太子洗马一职,开始受到皇帝的重视。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然而,尽管局势动荡,但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在这样的背景下,徐铉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的诗篇,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