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尉迟赞善秋暮僻居
登高节物最堪怜,小岭疎林对槛前。
轻吹断时云缥缈,夕阳明处水澄鲜。
江城秋早催寒事,望苑朝稀足晏眠。
庭有菊花尊有酒,若方陶令媿前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秋天的登高时节,风景尤为美丽动人,面前是小山和稀疏的树林。
轻轻的吹来,天上的白云飘渺而悠然,夕阳下的水面清澈明亮。
在这早秋的季节里,江城的秋天开始了,也预示着寒冷即将到来。每天清早去宫廷办事的人渐渐稀少,他们开始在白天多睡觉以取暖。
我们的庭院里有盛开的菊花,酒樽里有美酒,我们应该学习陶令,即使不能像他那样高尚,也应该向他致敬。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和:指和诗,诗人把他人的诗重新创作为诗歌的一种方式。
2. 尉迟赞善:尉迟是复姓,赞善未详所指,可能是某个人或者官职的名称。
3. 登高节物:指在重阳节登高赏景的风俗。
4. 最堪怜:最为让人怜爱。
5. 小岭疏林:小山岗上稀疏的树林。
6. 对槛前:对着栏杆前面。
7. 轻吹断时:轻轻吹拂的时刻。
8. 云缥缈:指天空中的白云。
9. 夕阳明处:夕阳照耀的地方。
10. 水澄鲜:水面清澈明亮。
11. 江城:江河边的城市,这里可能指的是尉迟赞善所在的城市。
12. 秋早催寒事:秋天早早地来临,带来寒冷的天气。
13. 望苑朝稀:朝见皇帝的场所,早上来得不勤。
14. 足晏眠:足够悠闲自得地睡觉。
15. 庭有菊花:院子里种着菊花。
16. 尊有酒:酒杯中有酒。
17. 若方陶令媿前贤:如果能够像陶渊明那样生活,就足以比得上先贤了。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个人生活情景,表达了对陶潜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描绘了秋天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色,尤其是疏林和小岭的对景,营造了清静而幽深的氛围。颔联继续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如飘渺的云朵和澄净的水面,给人以深邃的感觉。颈联则转向诗人的生活环境,“江城”体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心境,“望苑”则暗示了他对朝廷的关切。尾联以菊花、美酒和陶潜的形象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隐逸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诉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尉迟赞善秋暮僻居》这首古诗,是徐铉在唐末五代时期所作。徐铉,字鼎臣,唐朝末年著名文人、政治家,才华横溢,曾官至尚书郎、翰林学士等要职。他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后来步入仕途,以文才和政治才能闻名于朝廷。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战争频发,政权更迭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徐铉作为当时的知名文人,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和尉迟赞善秋暮僻居"这首诗,是徐铉为答谢尉迟赞善的邀请而作。诗中描述了秋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充满了田园诗意,但在徐铉的其他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