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
故人相别动相思,此地相逢岂素期。九子峰前闲未得,
且饮一杯消别恨,野花风起渐离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以前的挚友分别总会引发无尽的思念,而今在此地意外相逢,实在不是预先预料中的事情。我们暂且在九子峰前悠闲度日,聊以消解离别的苦痛。随着微风吹起,山野间的野花飘散,逐渐离别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让我们共饮一杯,暂时抛开离别的愁绪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徐铉:五代至北宋初年文人,以博识多闻著称;
2.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
3. 青阳:今安徽青阳县,地处九华山附近;
4. 薛郎中:指一位名叫薛某的地方官员;
5. 故人:老朋友;
6. 动相思:牵动思念之情;
7. 此地相逢:在这里相遇;
8. 素期:平时未曾预料的相会;
9. 九子峰:泛指九华山山峰;
10. 闲未得:尚未有时间欣赏;
11. 且饮一杯:姑且喝一杯酒;
12. 消别恨:消除离别时的伤感;
13. 野花风起渐离披:风吹起路边的野花,气氛开始变得忧伤而分离。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故人重逢的欣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首联通过“故人相别动相思”和“此地相逢岂素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故人的情景,表现出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思念之情。颔联中的“九子峰前闲未得”暗示了此次相遇是在九华山的途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愉悦的心境。颈联中的“且饮一杯消别恨,野花风起渐离披”则表达出诗人与故人相聚短暂,又要分别的无奈和伤感,但在此刻,他们仍愿意借酒浇愁,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使九华山,中途遇青阳薛郎中》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徐铉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57年,正值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
在这个时期,南唐国力日衰,受到北方北宋的威胁。徐铉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南唐朝廷的重用,曾出使北宋试图议和,但未能成功。这次在途中遇到薛郎中,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五代十国是一个群雄逐鹿、战乱频仍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