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公洛游临武

标题包含
送李公洛游临武
岭梅潇菊两关情,岁晚江湖载酒行。 客路欲依严挺子,瘴乡已老少游兄。 瓦盆且话田家事,肉食谁通钝汉名。 惆怅韩张亭畔路,雪鞭风帽又东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乐雷发(1250年-1323年),字声远,号雪矶,南宋末年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乌程(今湖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乐雷发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游历四方,结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岭南梅花与潇水边菊花交织的两地情境中,我们迎向了年终岁末的时光。那江湖中的岁月,总伴随著我们沿路载酒而行。 道路上的旅人,都想依附依靠严厉的坚守者;而生活困顿的异乡,已经少有旧友的陪伴。但在这旅次生活中,仍能与知己好友聊些田间琐事、瓦盆边的农民话题,同时也慨叹那些遥不可及的富贵人家,像是美食之地的统治者,他们谁又了解过这些没入尘埃的普通人呢? 在愁绪满怀间,想起韩愈和张籍诗中的那句“亭畔路上行人少”,想想今日,我们又如同那戴着风雪帽,持鞭前行的人儿一般,又开始向东征程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送李公洛游临武:题目中的“李公洛”指的是诗人李公,他的字号可能是“洛”;“游临武”是指李公要游览的地点,即临武县,位于今湖南省郴州市境内。 2. 岭梅潇菊两关情:这句的意思是诗人以岭上的梅花和潇、菊两地的景物表达自己对李公的关切之情。其中,“岭梅”指岭南的梅花,“潇菊”则指湖南潇水和江西菊水的两地风貌。 3. 岁晚江湖载酒行:这句表明了诗人在岁暮时与友人乘船游览江门的情景。 4. 客路欲依严挺子:这里用典,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旅途中找到像严挺子那样的朋友。其中,“严挺子”是唐代的一位将军,以豪爽热情而著称。 5. 瘴乡已老少游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瘴气重重的南方地区对友人的关切,同时也暗含自己羡慕少游兄能够身处于繁华都市。这里的“少游兄”并非实指苏轼的好友秦观,而是泛指在繁华都市中有声望的人。 6. 瓦盆且话田家事:表示诗人希望在旅行中与友人共享田园之乐,并探讨农耕之事。 7. 肉食谁通钝汉名:这句表明诗人担忧那些位居高位却无德无能的人无法理解平凡百姓的疾苦。 8. 惆怅韩张亭畔路:意味着诗人担心友人韩张亭边的道路充满艰险。这里的“韩张”可能是指韩愈和张籍,他们均为唐代著名的文人。 9. 雪鞭风帽又东征:此句描绘了友人带着风雪之气再次踏上征程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友人离别的诗歌。诗中的“岭梅潇菊”代表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岁晚江湖载酒行”则表现了他们不惧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接下来的两句,借用了古代贤人的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和期望。后面的诗句则以“瓦盆且话田家事”来展现平常生活的温馨,而“肉食谁通钝汉名”则表现出他们对于名利的不屑。最后,诗人以“惆怅韩张亭畔路”和“雪鞭风帽又东征”表达了送别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公洛游临武》这首诗是南宋诗人乐雷发创作的。据考证,这首古诗创作于公元1259年,此时正值南宋晚期,宋蒙战争正酣之际。在这段时间里,乐雷发作为一名士人,心怀家国之忧,对朝廷的软弱无能和战局的紧张局势深感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时,乐雷发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勤奋努力,将自己的才华用于诗文创作,以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被誉为“湖南第一才子”。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外部,金、蒙等国的侵扰使得国家危在旦夕;内部,朝政腐败、党派纷争使得国家政治陷入混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乐雷发作为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在这首《送李公洛游临武》中,乐雷发以送别友人李公洛为契机,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描绘了临武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此地暂避战乱、求得安宁的愿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战乱年代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