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 其八

标题包含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 其八
昔年清江上,再拜投漫刺。 匆匆仅班荆,春风满怀袂。 自此成契阔,书邮剖疑义。 此理有会通,万彻而一致。 缕缕为我言,颠倒行间字。 濯手时一观,如烹大鼎胾。 叹我无持操,莫励四方志。 君子不再见,已负终身愧。 从今一杯月,永堕湘中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彭龟年(1041-1108),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彭龟年出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前在清江边,再次鞠躬并投递名片。 匆忙之中只是简单的交谈,春风吹拂着衣袖。 从那以后就分道扬镳了,通过书信探讨疑难问题。 这个道理有融会贯通之处,万变不离其宗。 你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对我讲述,在字里行间翻来覆去。 清洗双手的时候常常观看,就像烹饪丰盛的美食。 感慨我没有坚定的立场,无法激励四方的志向。 正人君子不会再相见,已经对一生感到愧疚。 从今往后只有一轮明月,永远沉浸湘水之泪。
去完善
释义
昔年清江上,再拜投漫刺:昔日我在清江之畔拜访您,恭敬地送上名帖。这里指作者初次与张南轩先生的会面。 匆匆仅班荆,春风满怀袂:我们匆忙交谈,犹如路边的青草,像春天一样充满情谊。班荆,指在路边相聚。 自此成契阔,书邮剖疑义:从那之后我们就分隔两地,只能通过书信交流探讨学问的疑惑。 此理有会通,万彻而一致:这些道理都有相通之处,万变不离其宗。 缕缕为我言,颠倒行间字:您反复为我解答,即使是在字里行间也藏有丰富的知识。 濯手时一观,如烹大鼎胾:每次洗过手后翻开您的书卷,就像品尝美食一般美味。 叹我无持操,莫励四方志:感叹我没有坚定的操守,无法激励四方的志气。 君子不再见,已负终身愧:遗憾的是,今后再也见不到这位君子了,我为此抱憾终身。 从今一杯月,永堕湘中泪:如今我只能借这一杯明月,寄托无尽的哀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追忆与故人张南轩先生的交往,以及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在清江上与张先生初次相识,虽然匆匆一面,但已经感受到对方的才情和风雅。此后两人通过书信交流学术问题,张先生耐心地为诗人解惑,使诗人受益匪浅。诗人感叹自己没有坚定的操守,不能像张先生那样立志四方,这使他深感愧疚。如今斯人已逝,诗人只能在月光下举杯悼念,永远沉浸在失去挚友的悲痛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张南轩先生八首 其八》是宋代诗人彭龟年所创作的哀悼诗,用以悼念逝世的张南轩先生。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 在这段时间里,宋金关系相对和平,但朝政腐败,内部矛盾尖锐。彭龟年因直言进谏,多次被贬谪。在目睹国家内外忧患之际,他深感痛惜。而在这时期,张南轩先生在学术、教育、政治等方面颇具影响力,他的离世无疑使彭龟年及众人惋惜不已。为此,彭龟年以这首诗表达了对他敬仰的前辈的深切哀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