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赵运使二首 其二
用民如用马,可御不可驰。
论人如论医,贵常不贵奇。
古来才智士,日与功名期。
傥遂李广侯,文帝数乃奇。
先生盘石宗,一节江南归。
圣皇夜半席,宁以鬼神移。
遥知清问下,万里寄一辞。
当使觳觫牛,不独见乃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使用百姓如同驾驭骏马,可以驾驭却不能任其自由驰骋。
评价他人如同医生诊断病情,看重常态而非神奇疗效。
自古以来有才智的人,每天都在期待功成名就。
倘若能像李广那样封侯,汉文帝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奇特。
先生您是坚定的宗师,一身正气,傲然归来。
皇帝的尊位和贤良的臣子在夜间交谈,哪里需要借助神鬼之力进行变革呢?
预料到远方会传来询问的声音,那是从万里之外传来的只言片语。
要让那些害羞胆怯的人感受到温暖,让他们不再孤独地面对困难。
去完善
释义
1. 用民如用马,可御不可驰:将民众比作马匹,可以驾驭但不能随意放纵。这里强调治理国家要善用人才。
2. 论人如论医,贵常不贵奇:评论人物应该像评价医生一样,看重恒定的品质和技能,而非一时的神奇表现。
3. 古来才智士,日与功名期:自古以来有才智者都期望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4. 傥遂李广侯,文帝数乃奇:假如能像李广那样获得封侯,那么汉文帝就能算是个神奇的人物了。这里的“文帝”指的是汉文帝刘恒,他在位期间有众多贤良的臣子辅佐,国泰民安,为后人所称颂。
5. 先生盘石宗,一节江南归:称赞彭龟年出身名门望族,品质高尚,此番归乡江南也是一段佳话。
6. 圣皇夜半席,宁以鬼神移:表示皇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处理国事,那种勤勉的精神连鬼神也难以比拟。
7. 遥知清问下,万里寄一辞:虽然相隔遥远,仍然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朝廷听到,传递出自己的心声。
8. 当使觳觫牛,不独见乃知:即使自己像那些容易受惊的牛一样平凡,也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认可,能够有所作为。
去完善
赏析
《别赵运使二首 其二》彭龟年的这首五言诗,形式严谨,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作者彭龟年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用民如用马,可御不可驰”,诗人将人民比做马,寓意百姓可以被治理但不能被放纵,强调了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论人如论医,贵常不贵奇”,此句用评价医生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品质,强调对人的评价应该看重其平常表现而非一时的奇才。
接下来四句中,“古来才智士,日与功名期。傥遂李广侯,文帝数乃奇。”表示自古以来才智之士都渴望建立功业,能像李广那样获得封侯的殊荣是很少见的,暗示了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先生盘石宗,一节江南归。圣皇夜半席,宁以鬼神移。”这几句表达了对赵运使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品德如同盘石般坚实,即使皇帝对他也是信任有加的。
最后两句,“遥知清问下,万里寄一辞。当使觳觫牛,不独见乃知。”则表达出诗人对赵运使的敬意和美好祝愿,希望他的高尚品质能被更多的人知晓,如同贤明的君王能够使万千生灵受益。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赵运使的赞扬,表达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赵运使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彭龟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4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战乱频仍、政局动荡之际。
在这期间,彭龟年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文人,屡试不第,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为国效力。然而,他却结识了赵运使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在共度的岁月里相互勉励,共同度过了那段艰辛的岁月。
当赵运使即将离任之际,彭龟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别赵运使二首 其二》,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担忧。此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国南侵的威胁,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这使得彭龟年在诗中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自己对朋友离去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