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无为军王守
再分符竹向淮濆,只得除书下帝阍。
不见使车随邸吏,忽传鸣马蹙都门。
丰碑未尽平生恨,哀些谁招天末魂。
木落山空风猎猎,不堪俛首奠黄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符已分转向淮濆,只有任命状下达皇门。
不见使者随车来,忽闻马车响震都城之门。
石碑未刻尽平生遗憾,悲痛哀歌谁能招引远方之魂?
林木凋落山岭空寂,寒风呼啸,难以忍受低头祭奠逝去的黄昏。
去完善
释义
1. "再分符竹":这里指的是再次担任官职,“符竹”是古代官员权力的象征。
2. "淮濆":淮河边的地区。
3. "除书":任命官员的文书。
4. "帝阍":天子的宫门。
5. "使车":指古代官员出行时的车驾。
6. "邸吏":负责接待官员的官吏。
7. "鸣马":指马的嘶鸣声。
8. "都门":城市的大门,这里指城门。
9. "丰碑":树立在墓前的纪念碑。
10. "哀些":古代哀辞的形式之一。
11. "天末":天的尽头,这里比喻远方。
12. "木落山空":形容秋天树叶凋落、山景空旷的景象。
13. "猎猎":形容风声猛烈。
14. "不堪":难以忍受。
15. "俛首":低头。
16. "奠":祭奠。
去完善
赏析
《挽无为军王守》彭龟年赏析:
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深深哀悼之情。首联写友人赴任途中突然离世,未能在帝阍下分到符竹;颔联描述了亲友的悲伤和震惊,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惋惜;颈联以“丰碑”、“哀些”表达对故人的深深悼念;尾联借景抒情,以木落山空、风猎猎的画面渲染出悲哀的氛围,令读者感同身受。全诗情感真挚,韵律悠扬,充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对逝去者的哀悼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彭龟年的《挽无为军王守》,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蒙古大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诗人彭龟年眼见国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心中感慨万分。
彭龟年本身亦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曾任监察御史、宗正少卿等职,对国家的政治、军事局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任职期间,他一直关注民生问题,主张改革政治弊端,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彭龟年结识了无为军王守,两人志同道合,共同为国家安危而忧国忧民。然而,随着战局恶化,王守壮烈牺牲,令彭龟年悲痛不已。为了悼念这位挚友,彭龟年写下了这首《挽无为军王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