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上封半山而雾大起叹而有作

标题包含
登上封半山而雾大起叹而有作
忆昨雨霁投招提,五峰幻出如新沐。 僧言一月无此奇,正直由公感通速。 倾曦已没暝霭生,竚立危亭看不足。 遂扶晨策陵岖嵚,要识祝融真面目。 轻阴阁雨日将升,浅雾喷云生半腹。 晦明变化在俄顷,山鬼无端太翻覆。 东西南北杳不知,天柱诸峰固难瞩。 因思世事无不然,氛垢时多少清淑。 良辰一遇信可欣,浊世相遭匪予辱。 湘累为此赋远游,要待棋终看结局。 嗟我宁能待汝清,原隰征夫驾方趣。 安得韩公剑倚天,决断浮云取新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彭龟年(1041-1108),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彭龟年出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忆昨天雨后初晴访寺庙,五座山峰如同刚刚洗过般清新。 僧人说一个月没有这样的奇观,是公正感应速度的体现。 太阳落山后夜幕降临,站在高亭上观看无尽的美景。 于是开始登山探寻祝融山的真相。 阳光穿透薄雾,灰蒙蒙的天气又变得明朗。 光明与阴暗瞬间变化,就像山中女神的无常。 无论东南西北都无法看到,天柱山诸峰难以看清全貌。 因此想到世事也是如此,有时污秽多有时清明。 美好时光令人欣喜,但是在污浊的世界中不感到羞耻。 屈原曾以此写过《远游》,希望人生结束时可以看透一切。 唉,我怎么能期待世界变得清澈呢?我是普通的路人,驾驶着自己的方向。 如何才能像韩愈一样拥有一把倚天的剑,斩断阻碍我的浮云,迎接新的曙光。
去完善
释义
1. 登上封半山:登上衡山的一半山峰。封半,即衡山的一半山峰。 2. 雨霁:雨后放晴。 3. 招提:寺庙。 4. 五峰:此处指衡山的五个山峰。 5. 僧言:僧侣所说。 6. 正直由公感通速:正直的人因为公德心得到快速的感应和回报。 7. 倾曦已没:太阳已经落山。 8. 竚立危亭:站在高亭上。 9. 要识祝融真面目:想要看清祝融山的真实面貌。 10. 轻阴阁雨:微阴的天气暂止下雨。 11. 浅雾喷云:雾气从云层中喷涌而出。 12. 晦明变化:光线明暗的变化。 13. 无端:无缘无故。 14. 天柱诸峰:位于湖南的天柱山。 15. 相遭:相互遭遇。 16. 匪予辱:不使我受耻辱。 17. 湘累为此赋远游:屈原为了写出《离骚》而远游。 18. 嗟我宁能待汝清:唉,我怎么能等待你们澄清一切。 19. 原隰征夫:在原野上的出征之人。 20. 安得韩公剑倚天:如何能得到韩愈的那把能够拨开云雾的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封半山”指湖南衡山的封禅坛,表达了诗人对雨后山峰奇幻景象的赞叹。首联描绘了晴天雨后,雾气逐渐散去的美丽画面;颔联则通过对比僧人所言的奇异天气现象,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自然感应的速度;颈联描述了观景时的感受,并对雾气影响视线感到不满。 接下来的四联,诗人借用“山鬼”等神秘意象来表现自然界的莫测变幻,以此比喻人世间的种种复杂矛盾和纷争;尾联则以湘累(屈原)吟咏《远游》的心境为启发,发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深深思考。全诗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哲理探索,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彭龟年的《登上封半山而雾大起叹而有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处于金国入侵、朝廷腐败无能、百姓疾苦的历史背景下。彭龟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他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才情,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写下了许多富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彭龟年在面对家国之痛时,深感自己身为文人不能像武将那样驰骋沙场,为祖国建功立业,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注。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封半山时遇到大雾的景象,通过大自然的变化来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诗人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挑战。他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