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顺堂
我官广文馆,门巷正萧索。
王孙幸过我,开口有请托。
索诗慈顺堂,一再不可却。
人心有太平,此岂易描摸。
夭夭吹棘心,韡韡灿棣萼。
君方大欢足,天地费酬酢。
而我独零丁,诗复那可作。
因君索诗苦,谩荐尝试药。
中庸十五章,此理非外铄。
反身若不诚,为善终未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在一所公立学校任教语文,身边的环境显得有些冷清。有位富有的公子正好路过这里,向我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能我为他在慈顺堂撰写一首诗歌,尽管我已经拒绝过他多次,但我无法再次推辞。在人们心中,渴求和平是件难事,因为它难以被清晰地描绘出来。就像那些被风吹拂的荆棘之心和茂盛的棣萼花朵一般。现在这位公子十分高兴,看起来好像要感谢天地的恩赐。然而,只有我独自忍受着这种孤独,我不确定我是否还能写得出诗来。为了缓解你的痛苦,我漫不经心地向你推荐了一种可能的方法——尝试诗歌的创作。在《中庸》的第十五章中,这个原理并非是外界强加的。如果你不能真诚地审视自己,那么行善终究不会带来快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广文馆:指古时的学府,此处指彭龟年在广州的任职地。
2.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指求诗的人。
3. 索诗:索取诗歌。
4. 慈顺堂:具体地点不详,应是一个地方或建筑的名称。
5. 一再:再三,多次。
6. 太平:社会秩序安定和谐。
7. 夭夭: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8. 吹棘心:指吹嘘自己才能出众。
9. 韡韡:光辉灿烂的样子。
10. 灿棣萼:形容兄弟和睦相处,互相支持。
11. 大欢足:极其快乐满足。
12. 费酬酢:浪费酒食。
13. 零丁:孤单。
14. 那可作:不能写出来。
15. 谩荐:随意推荐。
16. 尝试药:试一试,看效果如何。
17. 中庸十五章:儒家经典《中庸》第十五章的内容。
18. 外铄:从外面得到。
19. 反身若不诚:反躬自省如果不够真诚。
20. 为善终未乐:做好事也始终感受不到快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慈顺堂”,作者是南宋诗人彭龟年。全诗十句五言,抒发了在朋友请求下创作诗歌的感想。开篇点明自己担任广文馆职务,与朋友的交往使生活变得热闹起来。朋友请求为慈顺堂题诗,诗人虽然觉得难以描绘出心中的太平景象,但出于友谊还是答应了。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太平的景象,象征着国家和谐繁荣,借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期待。诗人在创作的困扰中深感孤独,于是将焦点转向自身的处境,传达出只有自己真诚为善才能得到快乐的道理。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保持真诚善良的品格,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慈顺堂》是南宋诗人彭龟年的一首名篇。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彭龟年历经宦海浮沉,仕途并不顺利。他曾担任湖南安抚使、秘阁修撰等职,但因为直言敢谏,受到权臣排挤,一度被贬谪。尽管人生际遇坎坷,彭龟年始终坚守气节,关心民生疾苦。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外患频仍。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彭龟年忧国忧民,在诗作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忧虑。《慈顺堂》这首诗便是他关注民生,反思历史的代表作。诗人以慈顺堂这一古建筑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堂内的历史遗迹,唤起人们对往昔辉煌的回忆,进而引发对当今时局的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