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庐陵李宰养直之官兼呈刘寺簿四首 其三
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
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贵厄。
区区为身谋,反谓第一策。
皇皇百里民,谁为访休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投身仕途不求做高官, 就好比与墙壁面对面。
为什么现今世上的人, 把追求富贵看作是厄运?
一心只为自己的打算, 却把这样的行为称作最佳策略。
那众多百姓的痛苦与幸福, 又有谁去关心了解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庐陵:古地名,即今江西吉安一带。
2. 李宰养直:人名,生平不详。
3. 之官:赴任。
4. 刘寺簿:刘姓的寺簿,具体所指不明。寺簿是古代官员的一种,负责文书工作。
5. 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这两句表示一个人当官如果不为人民办事,那么他就相当于面对墙壁无所作为。
6. 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贵厄:这两句批评一些人把当官当作追求富贵的手段。
7. 区区为身谋,反谓第一策:这两句指出那些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的人,反而认为这是最好的策略。
8. 皇皇百里民,谁为访休戚:这两句关心百姓的生活,询问谁去关注他们的幸福与痛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触,揭示了世间一些人为自身利益而不顾百姓疾苦的现象。“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指的是有些官员只为自己考虑,不去关心百姓的生计。这种态度与面对墙壁无所作为并无二致。诗中提到的“指作富贵厄”是指这些人把追求名利看作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正是这些人,对于百里之外的民生疾苦,却毫不在意。诗人以此为警醒,呼吁官员要真正关注民众的生活,而不是只顾及个人的私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庐陵李宰养直之官兼呈刘寺簿四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彭龟年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金、宋并立的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彭龟年作为南宋著名文人,曾任太学正、太常博士等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他的生活中,曾经多次受到贬谪的磨难,这使得他的诗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这首诗中,彭龟年以“幕府有贤宾客,须凭令尹荐清杯”表达了对于友人赴任的祝福,同时也希望友人能够在新的职位上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