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彭祖楼
新晴天状湿融融,徐国滩声上下洪。
极目澄鲜无限景,入怀轻好可怜风。
身防潦倒师彭祖,妓拥登临媿谢公。
谁致此楼潜惠我,万家残照在河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晴的天空下,湿润的空气让人感受到融融的温暖;徐国的河滩上,声音震动的河水上下奔腾。举目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清澈见底,仿佛可触摸到那美丽的景色;微风拂面,轻盈而美好,让人心生怜爱。即使身体疲劳也要像彭祖一样坚持前行,身边环绕着歌舞妓女,让我想起当年谢安登山临水的情景。是谁建造了这座小楼,暗中为我提供了便利?夕阳西下,万家灯火闪烁,映照在河东之上。
去完善
释义
1. 新晴:初晴,天刚放晴。
2. 徐国:古徐国的简称,这里指江苏泗洪一带的古徐国。
3. 滩声:河滩的水声。
4. 上下洪:上下游的洪水。
5. 极目:远望。
6. 澄鲜:明净新鲜。
7. 可怜:令人喜爱。
8. 身防潦倒:预防自己颓废。
9. 师彭祖:向彭祖学习长寿之道。
10. 妓拥登临:有歌妓陪伴游山玩水。
11. 媿谢公:愧对东晋名士谢安。这里用谢安比彭祖楼的宴会主人。
12. 潜惠:暗中赐惠。
13. 万家残照:万家灯火映照下的夕阳余晖。
14. 河东:这里指黄河以东的地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的七言诗。开篇以天气晴朗、水流湍急的景象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极目澄鲜无限景”和“入怀轻好可怜风”两句,表达了他在欣赏美景时的心情愉悦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两句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怜爱。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在彭祖楼的登高望远,并以此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名士彭祖和谢公。这里不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责任。这种情感在结尾两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谁致此楼潜惠我,万家残照在河东。”诗人以彭祖楼的壮丽景观为背景,感叹自己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不禁让人联想到他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整首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抒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事业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彭祖楼》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末期,大约公元850年左右。在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薛能作为一个文人,对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
薛能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比较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努力,依然坚持写作,希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在《题彭祖楼》这首诗中,薛能以彭祖楼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他也借彭祖楼的典故,暗示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无奈。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反映了人们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