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舍书事
懒拙乖时尚,支离与世殊。
馈浆惊御寇,避席愧阳居。
触事纷难解,忘形色易锄。
不须修混沌,机械本来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慵懒笨拙的人往往能跟紧潮流,
他们的分裂与世人不同。
送给浆果却引来困扰,如同盗贼被吓到,
离开座位时想到阳居也会感到羞愧。
任何事物看起来纷繁复杂难以解决,
但忘记表面现象会更容易理解。
不需要去改造混沌的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那么多机械化的东西。
去完善
释义
《旅舍书事》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以下是部分词句的注释:
1. 懒拙乖时尚:意指杨时的性格懒散笨拙,与当时的世俗风尚不符。这里的“乖”意为违背、不合。
2. 支离与世殊:“支离”形容破碎、分裂的状态;“世殊”表示世俗社会与众不同。这句诗表明诗人与世俗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
3. 馈浆惊御寇:这句描绘了诗人遭遇盗贼的故事。其中,“馈浆”是指给盗贼提供饮食;“御寇”即抵御盗贼,这里诗人使用倒装结构,实际意思为被盗贼惊吓。
4. 避席愧阳居:“避席”表示起身离开座位,以示敬意或谦恭;“阳居”是指唐朝诗人杜甫在夔州所作的《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六首诗。这句意味着诗人感受到自己的卑微地位,不敢与杜甫相比。
5. 触事纷难解:指诗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难以理解。
6. 忘形色易锄:诗人认为忘却形色的变化并非难事。其中,“色”指颜色、神态;“易锄”是说容易除去。
7. 不须修混沌,机械本来无: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讨。“修混沌”是指人为地去改变世界;“机械”在此指虚伪、做作。诗人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世事原本并无太多机械、虚伪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杨时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恶。首联“懒拙乖时尚,支离与世殊”表明了诗人的态度,他以懒散、笨拙的方式与世俗相悖,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精神。接下来,诗人用“馈浆惊御寇,避席愧阳居”来形容他的生活,看似简单的生活却充满了惊喜和愧疚。
在诗人眼中,世俗之事纷繁复杂,难以理解,但他却能以超脱的态度去应对,如“触事纷难解,忘形色易锄”所言。他向往着自然和谐的世界,正如他所说:“不须修混沌,机械本来无。”在这首诗中,杨时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舍书事》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一首描绘旅途生活情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可考。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杨时的主要人生际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他在官场上的经历,杨时在宋哲宗、徽宗年间历任州县官和太学博士等职,他曾一度辞官归隐,但又因时事需要而出仕;二是他的学术研究,杨时是二程(程颐、程颢)的高足,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后来更成为南宋闽学鼻祖;三是他的人生境遇,杨时一生经历了北宋晚期的政局动荡和社会变迁,他既是学者,也是官员,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晚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关切。杨时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的诗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旅舍书事》中,杨时通过对旅舍环境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在外漂泊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