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诵 双庙

标题包含
九诵 双庙
旄头光芒兮戎马驰,海水沸荡兮鲸鲵飞。 烟尘蔽日兮杀气昏,金鼓轰天兮山岳奔。 小国不守兮大国颠倾,王侯戮辱兮虵豕肆行。 二公仗义兮捍贼睢阳,析骸易子兮并力小城。 势穷力殚兮外无救兵,亡身徇国兮宁屈虎狼。 仰天视日兮气以扬扬,衣缨不绝兮貌如平生。 旅游驰驱兮历此旧都,致词双庙兮涕泗不收。 惟忠与孝兮死义为尤,遭世扰扰兮适履其忧。 訏谋颠置兮边将怙功,尾大权移兮三镇握兵。 忠贤在野兮谗邪肆意,女谒内用兮戚臣外圯。 纪纲日紊兮典刑日弛,胎祸阶乱兮谁执其咎。 义士没身兮沈冤莫置,猗欤二公兮行人歔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旄头的光芒照耀着战马奔腾,大海波涛汹涌映衬鲸鲵腾飞。 浓烟和尘土遮蔽了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杀气;金属撞击的声音如同雷霆震动着天地。 弱小国家无力坚守,强大的国家也遭遇覆灭,诸侯被杀戮,野兽趁机肆虐。 两位英勇的大臣临危受命保卫疆土,他们齐心合力捍卫小城,可是面临巨大困难,外部没有救援力量。 他们的精神伟大,为了国家愿意献出生命,虽遭困境但坚决不屈服于凶恶敌人。 他们仰天长啸,眼睛明亮,虽然艰苦但依然坚贞不屈。 经过这里我感慨万分,来到这古代都城,面对他们的纪念碑我泪流满面。 只有忠诚和孝道,舍生取义才是真正的伟大,但他们所处的时代混乱不堪,使得他们备受磨难。 谋划者颠覆正义,边境将领争功夺权,贵族掌握大权和兵力。 忠诚贤良的人被排挤在外,奸邪之人任意妄为,宫廷内部营私舞弊,边疆大臣因贪腐而败落。 社会秩序混乱,法律执行不力,灾难的根源在于内部混乱,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义士为国家捐躯,却难以洗清身上的冤屈,人们看到这两位英雄,无不悲愤感叹。
去完善
释义
1.旄头:即昴宿,古人认为昴宿光芒闪现时会发生战事。这里指战争发生。 2.戎马驰:意指战马奔跑,形容战争紧张激烈。 3.海水沸荡:借用海水沸腾的比喻来形容战争的剧烈程度。 4.鲸鲵飞:鲸鲵,古代对大鱼或巨大动物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战争中敌方势力的庞大。 5.烟尘蔽日:指战场上的硝烟弥漫,遮天蔽日。 6.杀气昏:形容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令人感到昏暗压抑。 7.金鼓轰天:金鼓,古代的作战信号工具;轰天,响彻天空。描绘出战斗激烈的声音场景。 8.王侯戮辱:王侯,指各诸侯国的国君;戮辱,受到杀戮和侮辱。描述战乱中诸侯王遭遇的悲惨命运。 9.虵豕肆行:虵,同“蛇”;豕,猪;肆行,肆意横行。形容敌寇肆虐横行,无所顾忌。 10.二公:此处指的是张巡和许远两位忠诚勇敢的将领。 11.仗义捍贼:仗义,主持正义;捍贼,抵御敌人。表示二公坚决抵抗敌军侵略的决心。 12.析骸易子:析骸,拆分尸骨;易子,交换子女。这里是形容极度困境中的自我牺牲精神。 13.势穷力殚:形容处于极端困境之中,无法摆脱。 14.亡身徇国:殉国,为国家而死;亡身,舍弃生命。赞美二公为国捐躯的精神。 15.仰天视日:仰望天空,凝视太阳。表达诗人面对黑暗现实仍保持坚定信念的心境。 16.气以扬扬:扬扬,昂扬振奋的样子。形容诗人在面对困难时仍能振作精神。 17.衣缨不绝:形容二公在战斗中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和气节。 18.旅游驰驱:指游历各地,骑马奔走。 19.致词双庙:向双庙(指张巡和许远的庙宇)献词,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20.涕泗不收:形容感动至深,泪水和鼻涕难以止住。 21.惟忠与孝:指忠诚和孝顺,这是诗人认为最重要的品质。 22.死义为尤:死义,为道义而死;尤,特别。赞美二公为道义而死的英勇行为。 23.边将怙功:边将,边疆的将领;怙功,倚仗战功。指责某些将领居功自傲的态度。 24.尾大权移:尾大,尾巴大了会影响行动,喻指权势过重导致主弱臣强;权移,权力转移。描述当时的政治形势。 25.三镇握兵:三镇,指当时中原地区的三个军事重镇;握兵,掌握兵权。强调手握兵权的武将力量强大。 26.忠贤在野:指忠诚贤能的人才被朝廷冷落,流落民间。 27.谗邪肆意:谗邪,奸佞邪恶的小人;肆意,任意妄为。描述奸佞小人得志猖獗的景象。 28.女谒内用:女谒,通过女性关系谋求官职的人;内用,任用亲信。揭示当时任人唯亲的政治腐败现象。 29.戚臣外圯:戚臣,皇帝的亲属大臣;外圯,在外征战。指出皇帝的亲信在外领兵,控制实权。 30.纪纲日紊:纪纲,国家的法纪纲常;紊,紊乱。描述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状况。 31.典刑日弛:典刑,刑法制度;弛,松弛。反映当时法律制度的执行日渐宽松,不能有效惩治犯罪。 32.胎祸阶乱:胎祸,孕育灾祸;阶乱,导致混乱的根源。强调社会动荡的深层原因。 33.谁执其咎:执,承担;咎,罪过。质疑谁在关键时刻承担责任,平息祸乱。 34.义士没身:义士,正义之士;没身,献身。赞颂那些为了正义事业付出生命的英雄。 35.沈冤莫置:沈冤,沉重的冤屈;莫置,无人关注。表达了对沉冤未雪者的同情和对公正的呼唤。 36.猗欤:感叹词,表示赞叹。 37.行人歔欷:行人,过路的人;歔欷,叹息声。描述人们在路过双庙时的感慨与惋惜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捍卫国家、英勇抗敌的两位英雄——张巡和许远。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场景,表现出二位英雄在国家危难关头,不畏强敌,尽忠报国的精神风貌。从“小国不守兮大国颠倾”到“亡身徇国兮宁屈虎狼”部分,作者着力表现两位英雄誓死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和意志。而“仰天视日兮气以扬扬,衣缨不绝兮貌如平生”则通过刻画他们的崇高精神境界,彰显出他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诗人还痛斥了朝政腐败,奸佞当道的社会现实,并在诗歌末尾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整首诗情感浓烈,慷慨激昂,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诵·双庙》是宋朝诗人鲜于侁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 在北宋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国家命运。鲜于侁作为一个文人,他的诗才横溢,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他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鲜于侁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北宋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经济上,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商品贸易逐渐兴起;文化上,北宋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散文、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作品出现。 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时期,鲜于侁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些问题。他在《九诵·双庙》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英勇事迹应该被后人铭记。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忧虑,他认为,虽然这个时代有许多优秀的文人和官员,但他们并不能改变社会的根本问题。因此,他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够继承古代英雄的遗志,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