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风月
涪江风月为谁清,莫向涪翁问姓名。
万古涪江流不尽,渔矶月似旧时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涪江的风与月是如此的清澈明亮,但我无法告诉你在为谁而如此美丽。
千万年来涪江水滔滔不绝地流淌着,而那渔矶之上的月光依旧如往昔般皎洁。
去完善
释义
1. 涪江:水名,位于今四川省中部。
2. 风月:风和月,指美好的景色。
3. 为谁清:意思是为什么如此清澈。
4. 莫向涪翁问姓名:不要向涪翁询问他的名字。这里“涪翁”可能指的是苏轼。
5. 万古:极言时间久远。
6. 渔矶:供渔民休息的地方。
7. 似旧时明:像过去那样明亮。
去完善
赏析
《涪江风月》是宋代诗人鲜于侁的一首描绘涪江风光的诗歌。首句“涪江风月为谁清”,以设问的方式强调了涪江风景的秀丽和洁净,表达出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惊喜与赞叹之情。接下来两句“莫向涪翁问姓名”和“万古涪江流不尽”,则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对涪江的深情厚意以及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一句“渔矶月似旧时明”,借助月亮这一永恒的象征,表达了涪江历史悠久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整首诗通过描绘涪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底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涪江风月》是宋代诗人鲜于侁在四川涪州任职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领略涪江水月之景时的恬淡心情和豪放情怀。
创作时间:宋神宗时期(公元1067-1085年)
在该时间段内,鲜于侁曾是成都府路的通判,他在成都期间,对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关心。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同时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治生涯并未一帆风顺,多次被贬谪到边远地区。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也促使他形成了以豪放、旷达为主要特点的诗歌风格。
时代背景:北宋中期,宋神宗在位时,虽有一定的政治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感到忧虑,但又深感无力回天。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他们转向了文学创作,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