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州三十景·待月台
台高上宵汉,人远绝嚣纷。
秋中午夜静,万晨无织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亭台之高耸直入云霄,离群索居远离尘世喧嚣。
秋天午夜的宁静时分,满天繁星编织出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释义
宵汉:指天空。 形容很高,与天空相接。这里指代“待月台”的高耸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高的待月台,远离尘世喧嚣,感受秋日中午夜的宁静。诗人在此情境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万籁俱寂,仿佛只有天上的云彩在无声无息地流动。诗人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内心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待月台位于洋州(今陕西洋县)的一处古典园林之中,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鲜于侁(984-1057年)在公元1053年左右所创作的组诗《洋州三十景》中的一篇。
这一时期的鲜于侁正在任洋州知州。此时的北宋王朝正处于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身为地方官员的鲜于侁在闲暇之余游览洋州的山水风光,并写下了这组赞美自然风光、寄寓人生哲理的诗篇。
作为组诗中的《待月台》一诗,描述了作者在等待月亮升起时的情景和心境。他将自然景物、建筑景观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对美好自然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