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
使君分符在唐季,游刃巴西有余地。
构楼下瞰大江头,醉眼日观巴水字。
唐人诗句自名家,当年登览境何赊。
遗碣空存苔藓剥,高楼一望重伤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是唐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足够的权力管理巴西之地。在这座高楼上俯瞰长江源头,醉眼朦胧中每天都能看到波涛汹涌的江水。您的诗篇早已成为著名之作,那些当年的登临之地至今仍然令人向往。然而,遗迹上的苔藓已经剥落,高楼之上的一望无际更是让人感叹万分。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使君:汉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作者自己或他所推崇的一位古代官员。
2. 分符:古代官员授职时,天子以符节为信物,分为两半,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半,合之以证真假,所以“分符”代指出任地方官职。
3. 唐季:唐代末年,泛指唐朝衰落的时期。
4. 游刃巴西:指从容治理政事,游刃有余。巴西,指蜀中之地。
5. 构楼:建起此楼。
6. 大江头:长江上游的一段,此处可理解为四川地区的江河。
7. 巴水字:四川地区的江河。
8. 唐人诗句:指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秋兴八首》。
9. 登览:登上高处观看景色。
10. 遗碣:古代的墓碑或石碑。
11. 苔藓剥:指碑上覆盖的青苔已经剥落。
12. 伤嗟:悲伤叹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望江楼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他眼中的历史遗迹的思考与感叹。首先诗人以唐季为背景,为作品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接着写自己游历的豪情,以“游刃巴西”表达出了自己对空间的掌控能力。接下来的两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江边的高楼和江景,强调了诗人的临场感和视觉感。第五、六句诗人回顾了唐诗的风貌,并通过使用“登览”一词展现了他的历史文化积淀。第七、八句则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斑驳的历史痕迹,引人深思。最后两句以伤感的语气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江楼》是南宋诗人鲜于侁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是鲜于侁任巴州通判期间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鲜于侁以望江楼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在鲜于侁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兵南侵的严重威胁之下,国家局势紧张。鲜于侁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在此时期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这首《望江楼》正是这样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望江楼的描绘,表达了对长江的敬畏之情,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鲜于侁在任职期间,曾积极参与抗金斗争,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这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感到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望江楼》,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长江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