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后土祠琼花
百蘤天下多,琼花天上稀。
结根托灵祠,地著不可移。
八蓓冠群芳,一株攒万枝。
孤生淮海上,晚秀清和时。
携赏偶佳辰,暗香盈酒卮。
倾都走庙下,爱玩如调饥。
皦月正交光,薰风正离披。
惟应神仙人,收拾繁英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花在世上很常见,而琼花在天上却很稀有。
她的根部依附在神庙上,紧紧扎根,无法移动。
她戴着由八仙的花冠,一棵树上聚集着无数花朵。
她在淮海边独自生长,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开放。
人们在节日里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赏花,闻到了花的香气充满了酒杯。
全城的人都来到庙宇周围,像渴望食物一样喜爱观赏这花。
明亮的月光正好洒在她的身上,暖和的微风轻轻拂过。
只有仙人才能把这些美丽的花朵带回家。
去完善
释义
1. 百花:指各种花卉。
2. 天下:全中国。
3. 琼花:植物名,即琼花树。
4. 天上:天空,比喻非常稀少或珍贵。
5. 结根:扎根,固定生长。
6. 托灵祠:依靠在灵祠旁。
7. 地著:地理上的位置。
8. 不可移:不能移动。
9. 八蓓:形容花朵众多。
10. 冠群芳:在所有花卉中独占鳌头。
11. 攒万枝:形容枝条繁多。
12. 孤生:独自生长。
13. 淮海:指淮河和大海之间的地区。
14. 晚秀:晚开的花。
15. 清和时:气候温和的季节。
16. 携赏:携带礼品去观赏。
17. 偶佳辰:恰好遇到好日子。
18. 暗香:指花的香气。
19. 盈酒卮:充满了酒杯。
20. 倾都:全城的人。
21. 爱玩:喜爱欣赏。
22. 如调饥:像饥饿时寻找食物一样迫切。
23. 皦月:明亮的月亮。
24. 交光:相互辉映。
25. 薰风:暖风。
26. 离披:分散的样子。
27. 惟应:只有。
28. 神仙人:仙人。
29. 繁英:繁茂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咏了扬州后土祠的琼花。诗人以“百蘤天下多,琼花天上稀”开篇,突显琼花的稀有和高贵。接下来,通过描述琼花扎根于神祠,根深蒂固,无法移动,表现出琼花的坚强生命力。诗人又以“八蓓冠群芳,一株攒万枝”描绘琼花的花型之美。紧接着,诗人写道:“孤生淮海上,晚秀清和时”,表达了琼花在江淮地区的独特生长环境和美丽风采。
随后,诗人提及人们结伴赏花,沉浸在琼花的香气之中,感受自然之美。同时,诗人指出,全城的人都聚集在琼花下欣赏,那种喜爱之情如同久旱之人看到甘霖一般急切。接着,诗人在“皦月正交光,薰风正离披”中展示了琼花盛开的美景,令人陶醉。最后,诗人寄寓希望,希望拥有超凡能力的神仙能够将这繁茂的花朵带回天庭,让这份美永驻人间。
整首诗通过对琼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琼花的美丽和人们的热爱,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绘扬州后土祠琼花的古诗,诗人鲜于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琼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歌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之间。
在宋哲宗、徽宗年间,江淮地区繁华无比,人文荟萃。而扬州作为当时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更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驻足。鲜于侁在这时期游历各地,途经扬州时,被后土祠的琼花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篇。
此时的中国,正值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与此同时,北方的金国逐渐崛起,对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都寄托在了这朵美丽的琼花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