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州三十景·竹坞
幽溪入流篁,翠色连远坞。
清夜天风来,不隔鸾凤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邃的小溪进入竹林深处,翠绿的色彩连接着远方的村庄。
宁静的夜晚清风吹拂,仿佛能听到凤凰与鸾鸟的低语声。
去完善
释义
1. 洋州:唐朝时期的州郡,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一带。
2. 鲜于侁:唐朝著名诗人,曾任洋州刺史。
3. 篁:竹林。这里指洋州地区的竹林景观。
4. 翠色:青绿色,这里形容竹林的翠绿景象。
5. 远坞:远处的村庄或田野。这里描绘了洋州地区的乡村风光。
6. 天风:天空中吹来的微风。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竹林在清风中的摇曳姿态。
7. 鸾凤语:指鸾鸟和凤凰的叫声。这里象征美好和谐的环境氛围。
去完善
赏析
《洋州三十景·竹坞》是南宋诗人鲜于侁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幽溪入流篁”描绘了幽静的山溪流入竹林的景象。“流篁”是指流动的竹林,这里用“流”字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动态美。“幽溪”和“流篁”的搭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中。
第二句“翠色连远坞”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美景。翠色指的是绿色,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远坞”则表明竹林之广,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句诗通过色彩和空间的渲染,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广阔的自然画卷。
第三句“清夜天风来”描述了夜晚清风拂过竹林的场景。“清夜”指晴朗的夜晚,“天风”是指大自然的和风。这一句通过写风,展现了竹林在夜晚的宁静之美。
最后一句“不隔鸾凤语”则通过比喻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鸾凤”在此处象征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的人生境界。这句诗意味着尽管世间存在着种种阻隔,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却是无法阻挡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坞属于《洋州三十景》组诗中的一首,其作者鲜于侁生活于晚唐五代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907年至960年。这个时期是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建立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
鲜于侁作为唐朝的进士及第,曾任过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等官职。在唐代末年,由于战乱频繁,他曾离开长安,避乱江南,晚年又返回洋州(今陕西省洋县)。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的残酷和社会的凋敝,于是寄情山水,以咏怀言志的形式创作了《洋州三十景》这组诗。
《竹坞》描绘了作者住所附近的一片竹林景致。通过诗人对竹林景象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在乱世中渴望远离纷扰,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同时,也表现出他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即便处于动荡年代,依然能保持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