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诵·河伯
清秋方初兮淫雨降无时,旧坊弗治兮河水泛滥而为灾。
潏汩沸渭兮澎湃奔波而沛来,崩腾覆溺兮夫岂河伯不仁。
汗漫千晨兮荡然室闾,耄稚惊号兮丘冢为家。
蛟螭愤怒兮鱼鳖纵横,鼋{上日下黾}驰骛兮凫骛飞翔。
皇天无亲兮视听以民,五序参差兮咎极以滋。
圣惟唐尧兮固遭横流,臣有舜禹兮舆心所依。
御灾拯溺兮九叙可歌,四凶逐去兮二八以升。
天地平成海隅蒙福,白马玉璧兮非神之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雨连绵不时停歇,古旧的房子无法抵御雨水,使得河水泛滥成灾。激流涌过,犹如瀑布倾泻,泛滥的洪水让人们无处可躲,难道是河神的不仁吗?浩大的洪水淹没了一切,无论是房屋还是墓地都受到冲击。水中的生灵纷纷出动,蛟龙、鱼鳖在其中翻滚,鼋龟在水中疾行,飞鸟在水面上飞翔。上天并没有偏袒谁,它的视线和听闻到的一切都是关于人民的。五行秩序的混乱导致了这场灾难,治理好这一切是责任所在。即使在古代,也有像尧舜禹这样的贤者,他们关心民生,能够对抗灾难,拯救溺水的人们。整治洪水的事迹被代代相传,邪恶的人被赶走,忠诚的人得以晋升。洪水退去,天地间恢复了平静,人们得到了祝福。但这并非神明的意愿,而是人的努力和智慧的结果。
去完善
释义
1. 清秋方初:秋天的初期。
2. 淫雨:连绵不断的大雨。
3. 旧坊弗治:指河岸堤坝年久失修,无法抵御洪水。
4. 潏汩沸渭:形容水流急湍的样子。
5. 澎湃奔波而沛来:形容水势浩大,奔腾而来。
6. 崩腾覆溺:形容洪水肆虐,淹没万物。
7. 夫岂河伯不仁:难道是河伯无情吗?这里作者在质疑河伯为何不救助百姓。
8. 汗漫千晨:意指洪水铺天盖地,无边无际。
9. 荡然室闾:指洪水将房屋冲毁。
10. 耄稚惊号:老人和小孩惊慌失措,大声呼救。
11. 丘冢为家:坟墓被洪水冲刷,成为人们暂时的避难所。
12. 蛟螭:水中的怪物。
13. 鱼鳖纵横:指鱼类在水中四处游动。
14. 鼋{上日下黾}驰骛:形容大水中的鼋{上日下黾}急速游动。
15. 凫骛飞翔:比喻在水面上飞翔的鸟类。
16. 无亲:不分彼此。
17. 五序参差:指四季气候变化无常。
18. 咎极以滋:过失越来越重。
19. 圣惟唐尧:这里指尧帝。
20. 臣有舜禹:这里指舜帝和大禹。
21. 御灾拯溺:治理水患,拯救百姓。
22. 九叙可歌:指大禹治水成功,受到人们的颂扬。
23. 四凶逐去:指大禹驱除了四个恶神。
24. 二八以升:这里指舜帝禅让王位给大禹。
25. 海隅蒙福:海岸地带的人民得到了幸福。
26. 白马玉璧:指祭祀河伯的祭品。
27. 非神之欲:并非神明所期望的结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水灾的古诗词。诗人通过对秋天阴雨连绵、河水泛滥成灾的描绘,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他赞扬了舜禹等古代圣贤在治理水患、拯救百姓方面作出的贡献,表达了自己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诗词既有对自然的敬畏,又有对人道的关怀,体现出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历史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诵·河伯》是南宋诗人鲜于侁在公元1187年左右创作的组诗之一。这组诗歌颂了河伯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鲜于侁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代。
在这段时间里,鲜于侁的人生经历坎坷。他曾担任地方官员,为国家尽心尽力,但遭到权臣排斥,最终被罢官。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代,宋朝政权腐败,内部纷争不断,外患频发。金兵入侵,国土沦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鲜于侁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