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景堂
金城环雉堞,云屋瞰阛阓。
双林耸江右,九陇觇天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城市围绕着坚固的城墙,高耸的房屋俯瞰着繁华的市场。两座佛塔屹立在长江之滨,九座山峰在远方直插云霄。
去完善
释义
1. 金城:这里指四川遂宁市的射洪县金城镇。
2. 环雉堞:雉堞是指古代城墙上的女墙,即城墙上的短墙,弓箭手藏身于此向外射击。“环雉堞”意为环绕着金城镇的城墙。
3. 云屋:这里指高入云霄的房屋或建筑。
4. 瞰:俯瞰,从高处向下看。
5. 阛阓:指市场,亦指市区。
6. 双林:指南宋时期遂宁境内的双江书院。
7. 耸:耸立。
8. 九陇:古县名,唐时设在今天的四川省彭州市、都江堰市一带,此处代指成都平原地区。
9. 觇:窥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的视角,描绘了城市与郊野的景致。首句“金城环雉堞”描绘出城市的坚固和繁荣,凸显了作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紧接着,诗人移步换景,把镜头转向天空——“云屋瞰阛阓”,以广阔的视野观察繁华的城市景象,并流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然后,诗人转向自然景色,用“双林耸江右,九陇觇天外”来赞美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林以及远方的山脉。其中“双林耸江右”暗示了作者的家乡在江河之滨,而“九陇觇天外”则表达了作者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整首诗将城市与自然、国家与个人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景堂》是宋代诗人鲜于侁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在公元1059年,鲜于侁写下了这首《会景堂》。当时他正在江南地区游历,目睹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心中油然而生思乡之情。这一时期,正是北宋中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文人墨客纷纷南下寻幽探胜,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鲜于侁(1037-1106)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生于四川眉州,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曾在京城为官,后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谪至江南一带。在这期间,他漫游江南,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鲜于侁的诗才横溢,他的作品以描绘山水风光、抒写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