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
蓬莱三神山,横绝巨鳌背。
鳌倾海水动,一峰失所在。
飞大江中,盘礡几千载。
化为金山居,龙象错朱贝。
夙昔爱山水,江湖不暂忘。
君前或剖竹,匏系古维扬。
隐然绝胜地,旦旦遥相望。
不意二君子,招携一苇航。
高攀蹑云梯,阔视皦溟涨。
潮来隐天地,万里卷白浪。
波清云汉净,澄澈迷下上。
更深月正中,山影杳无象。
蛟鼍四面穴,形势三洲壮。
融结既难穷,丹青殊莫状。
苏侯韵高远,邵子雅趋尚。
奇观极无边,幽等端未放。
浮生阅流水,清晨造方丈。
毕景趣言归,侵星摇两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语中,这首诗描绘了古人对于仙境的想象和赞美,它以神话中的蓬莱三神山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磅礴气势。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在蓬莱的三座神山,横卧在巨大的鳌鱼背上。
当鳌鱼翻动海水时,其中一座山峰失去了踪影。
漂浮在江水中,它们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后来变成金山,与龙象共同居住在朱砂贝之中。
我一向热爱山水风光,对江湖美景念念不忘。
曾经在您面前或编竹简,或挂起古维扬之舟。
那是个隐秘的绝佳胜境,每天清晨我都远远地眺望。
没想到这两位君子,邀请我乘船一同前往。
登上云霄的高梯,放眼望去是一片光明的大海。
潮水涌动时天地的景象消失,万里浪花翻卷如白雪。
碧波清澈,云汉干净,让人陶醉于上下之间。
夜深时分月亮正圆,山影朦胧没有痕迹。
蛟龙鳄鱼分布在四周,三洲地势壮观。
大自然的力量难以描述,丹青也难以描摹其状。
苏侯的韵味悠远高妙,邵子的典雅之韵令人向往。
世间的美景无穷无尽,心灵深处的安宁难以释放。
人生在世如同流水匆匆,早晨来到寺庙,傍晚便要回去。
在天黑之前急切地回家,趁星星眨眼摇起双桨。
去完善
释义
《游金山》的注释:
1. 蓬莱三神山:古代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是比喻金山寺所在的金山。
2. 巨鳌:传说中海中的一种大龟,能背负神山。这里用来形容金山寺的位置。
3. 飞大江中:指金山寺建于长江中的一座山上。
4. 龙象:佛教中的神像,这里代指金山寺中的佛像。
5. 朱贝:红色贝壳,这里用来形容金山寺的红色屋顶。
6. 夙昔爱山水:作者表示他一直以来都喜欢山水景色。
7. 江湖:江水和湖泊,这里泛指江南水乡。
8. 剖竹:古代官员上任时的一种仪式,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官职。
9. 匏系:用葫芦挂在树上,比喻无所依靠,这里表示作者在扬州为官时的境况。
10. 二君子:指邀请作者游览金山的两位朋友。
11. 招携:邀请,带着。
12. 一苇航:乘着一根芦苇航行,形容船只轻快。
13. 云梯:形容山势陡峭如登天。
14. 皦溟涨:形容江水清澈。
15. 白浪:形容浪花洁白。
16. 波清云汉净:形容江水和天空一样清澈。
17. 澄澈:形容江水清澈透明。
18. 杳无象:形容山影模糊不清。
19. 蛟鼍:传说中的水怪。
20. 三洲壮:形容金山附近的三个沙洲气势磅礴。
21. 融结:形容江山景色融合在一起。
22. 丹青:绘画,这里指金山的美景难以描绘。
23. 苏侯:指苏轼,这里用来赞美金山寺的美景。
24. 邵子:指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这里用来赞美金山寺的美景。
25. 奇观:形容金山寺的美景。
26. 幽等:指佛家所说的禅定境界。
27. 浮生:指短暂的人生。
28. 方丈:佛教用语,指寺庙。
29. 毕景:夕阳,这里指游玩结束。
30. 侵星:拂晓,这里指早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览金山寺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幻的境地。诗歌首先以蓬莱三神山开篇,巧妙地引出金山的神话传说。随后,诗人通过对鳌倾海水、飞大江中等场景的描述,展现出金山之景的壮观景象。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江湖生活的不舍。诗人在诗歌中还提到了两位朋友——苏侯和邵子,他们一起游览了金山,欣赏了潮来隐天地、万里卷白浪等景色。诗人还通过形容蛟鼍四面的洞穴和三洲壮丽的形势,强调了金山的独特风貌。最后,诗人表达了观看完美景色的感慨以及度过清晨时光的快乐。整首诗韵律优美,语言生动,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金山水墨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鲜于侁的《游金山》一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鲜于侁是南宋著名文人,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尚书等职。他学识渊博,文采斐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鲜于侁创作《游金山》一诗的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鲜于侁作为文人雅士,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关切。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游金山》一诗描述了诗人游览金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东晋,历经沧桑,是江南著名的佛教胜地。诗人通过对金山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向往与现实的反差又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