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赵碧澜

标题包含
寄赵碧澜
窗下看书坐,挑灯庭欲分。 秋声鸣处无,落叶静中闻。 庭月一方雪,炉香数朵云。 寄来诗在几,读着又思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逢(1893年-1975年),原名顾国昌,字梦飞,号静庵。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顾逢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年轻时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专业,期间对书法和篆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坐在窗下阅读书籍,点燃灯烛把庭院照得分明。 秋天的声音在何处响起,只能从静落的树叶声中听闻。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白雪,炉火飘出的香气如同几朵祥云。 诗人寄来的诗篇已经展开,每一行都让我思念远方的你。
去完善
释义
1. "窗下":指房屋的窗户下面,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家中。 2. "挑灯":指点燃油灯,以便在夜晚照明。 3. "庭欲分":庭,庭院;欲分,将要分开。这句意思是:灯火照亮了庭院,使得室内室外分明。 4.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指秋风扫过树叶的声音。 5. "落叶静中闻":意即听到寂静环境中的落叶声。 6. "庭月一方雪":月亮照耀在庭院的一片洁白如雪的景象。 7. "炉香数朵云":炉香,炉中的烟雾;数朵云,形容烟雾的形状。这句意思是:炉中的烟雾升腾起来,看起来就像几朵云彩。 8. "寄来诗在几":寄来,从远方寄来的;诗,诗歌;在几,放置在桌子上或者书桌上。这句意思是:远方寄来的诗歌摆放在书桌上。 9. "读着又思君":读着,阅读诗歌的时候;思君,思念朋友。这句意思是: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又想起了远方的朋友。
去完善
赏析
《寄赵碧澜》这首诗歌以顾逢老师的独特视角描绘了秋天的静谧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沉的思念之情。诗人首先通过描绘自己窗前读书的场景,引出了夜色渐浓的氛围。而后又以“秋声鸣处无,落叶静中闻”,表现出秋天的寂静与无声无息的变化,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和谐而又宁静的画卷。接下去的“庭月一方雪,炉香数朵云”则将这种宁静推向了极致,庭院中的月亮如雪花般洁白,炉中的香烟如云朵般轻盈,这是一种极致的安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寄来诗在几,读着又思君”,是诗人情感的集中爆发,他收到了友人的诗作,一边阅读一边又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这两句诗歌既是诗人对友情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坦诚表达。整首诗歌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满了顾逢老师独特的个人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赵碧澜》是顾逢的一首传世之作,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顾逢(1619-1687),字无明,号扶南,江苏昆山人。他生于明朝末年,历经战乱,对民生疾苦有深切体会。顾逢一生未曾仕进,以卖字画为生,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交游甚广。 在顾逢所处的时代,中国正处于明清更迭的历史剧变之中。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外族侵略等问题频发,使得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清军入关后,江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改革,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顾逢作为一介布衣,对时局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赵碧澜是顾逢的一位知己好友,两人因诗文结缘,共同探讨艺术真谛。在这首《寄赵碧澜》中,顾逢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写道:“世态年来分外浓,关河犹隔万重峰。知君莫笑为贫病,渐老何曾志不从。”充分展现了顾逢在面对困厄时的坚韧品质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