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婆饼焦

标题包含
婆饼焦
婆饼焦,罪在妾, 妾不能家家道缺。冬裘不完夏粮绝, 愁得鬓成雪。朝看婆鬓兮眼滴血, 暮思婆鬓兮心刮铁。草枯东风吹不活, 妾哀事姑无岁月。行人误吸贱妾言, 谓鬓殊不然,婆鬓不复玄。 偶焦一饼尚可煎,别煎好饼供婆餐。 饼焦自择饤下盘,留取来年补漏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婆婆饼焦了,错在我, 我的能力不足以维持家庭的运转。冬天皮草穿不上,夏天粮食吃不上, 愁得我头发都白了。早上看到婆婆的头发唉声叹气眼中含泪, 傍晚想起婆婆的头发心如刀割。小草枯萎,东风也吹不醒, 我为婆婆的事情操心没有止境。路上的行人听到我的话误以为我在抱怨, 他们不知道我只是在说头发的问题,并不是真的抱怨。 偶尔饼焦还可以煎一煎,另外煎好的饼可以供给婆婆吃。 饼焦的我选择放在盘子下面,留着明年修补破洞的天花板。
去完善
释义
1. 婆饼焦:古代婆媳矛盾的一种体现,即婆婆抱怨媳妇做的饼烧焦了。 2. 妾:本诗中的“妾”指的是儿媳,是古代社会中对已婚妇女的称谓。 3. 家家道缺:指家庭生活困难。 4. 冬裘:冬天的皮衣,这里形容缺乏保暖衣物。 5. 夏粮绝:夏天粮食短缺。 6. 愁得鬓成雪:形容因为生活困苦而忧愁满面,头发变白。 7. 眼滴血:形容因痛苦和担忧而流泪。 8. 心刮铁:形容心如刀割般的痛苦。 9. 草枯东风吹不活:比喻生活的困境无法改变。 10. 事姑:侍奉婆婆。 11. 无岁月:长时间持续。 12. 行人误吸贱妾言:路过的行人无意中听到了我的话。 13. 谓鬓殊不然:认为头发并不像我所描述的那样。 14. 婆鬓不复玄:婆婆的头发也不再乌黑。 15. 别煎好饼供婆餐:另外做好饼给婆婆吃。 16. 饼焦自择饤下盘:我甘愿承担做饼烧焦的责任。 17. 留取来年补漏天:期待明年能改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诗人对底层妇女生活的深刻同情和关爱。诗人以“婆饼焦”为题,形象地描绘了贫苦家庭中的婆媳矛盾与困境。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媳妇在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与挣扎。 在诗人眼中,生活中的困扰似乎都集中在婆婆的挑剔上。冬天没有足够的衣服,夏天缺少粮食,这些困难让媳妇烦恼不已,以至于她的头发都白得像雪一样。而早晨看着婆婆的头发,她只能哭泣,晚上思念婆婆,心中却在刮铁。这是诗人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的儿媳内心世界。 此外,诗人也描绘出社会环境对底层人民的影响。春天的草枯萎了,却无法再绿,意味着贫困无法改善。而婆婆与儿媳的矛盾也一直存在,没有尽头。诗人在描述生活的同时,也在质问社会的不公与冷漠。 诗人最后提出了解决办法,虽然只是一次饼焦,但也可以再次煎煮,以供给婆婆品尝。这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努力维持和谐的决心。同时,饼焦的选择也可以被视为诗人在寻求自我救赎和社会变革的一种方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婆饼焦》是宋代诗人邵定创作的一首描绘市井生活的小诗。这首诗的背景创作于宋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在诗歌创作期间,邵定作为一位平民诗人,亲身经历了当时的市井生活。他观察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包括妇女在炉灶边做饭的场景。他将这些平凡的生活场景融入诗歌中,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此外,宋王朝时期的社会阶层相对较为平等,文人墨客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这使得邵定能够以更平等的视角观察和描述社会现象,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诗歌作品。总之,《婆饼焦》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这样一个繁华盛世,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当时城市生活的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