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标题包含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沈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北宋著名词人。他出生于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后中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等地方官职。晚年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生...查看更多
小红薯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个描述情感变化的场景。从古代的诗词中翻译成现代的白话文: 红色的幔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清晨的月亮落下,烟雾弥漫过石阶。缓慢的拍子、香檀的香气,歌唱着最新创作的歌曲。哀愁爬上眉梢,紧皱的双峰如远山翠绿。窗外,芭蕉叶冷,雨声如细碎的声响。 镜子上的光泽慢慢消失。独自照看孤鸾游戏。回想到离去的时候轻易得让人难以置信。黄金镶嵌的首饰和头饰,如今被冷落、随意丢弃。望着遥远的蓝桥,暮云遮住了视线,无法触及。重重叠叠的山,叠叠重重的水,阻挡了前行的道路。
小红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碧牡丹:词牌名。 2. 晏同叔出姬:指晏殊辞去工部尚书职务出京为南京留守。 3. 步帐:用于遮蔽风或灰尘的幕帐。 4. 红绮:红色丝织品。 5. 晓月堕:形容月光渐渐暗淡。 6. 沈烟砌:烟气下沉的台阶。 7. 缓板:缓慢的拍子。 8. 香檀:檀香的香气。 9. 唱彻:唱完,唱尽。 10. 新制:新的作品。 11. 怨入眉头:表达哀怨的情感。 12. 敛黛峰横翠:形容女子皱眉时美丽的眉峰。 13. 芭蕉寒:指风雨中的芭蕉显得寒冷。 14. 雨声碎:形容雨声细碎。 15. 镜华翳:镜子上的雾气。 16. 孤鸾戏:孤独地照着镜子梳妆。 17. 思量去时容易:考虑离开时的容易。 18. 钿盒瑶钗:金饰盒和玉簪,这里指女子的首饰。 19. 蓝桥: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中的一座桥,相传谁能在那里找到仙人掌就可以获得长生不老药。 20. 但暮云千里:只是暮云相隔千里。
小红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标题与《红楼梦》中的“宝玉出袭人”如出一辙,使人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同时,感受到一丝婉约凄美的气息。全词以悠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首先,我们跟随词人的视线走进一个梦境般的场景。“步帐摇红绮”勾勒出一位曼妙女子在红帐中翩翩起舞的形象,她的舞姿矫健,身影如梦似幻。接着,“晓月堕,沈烟砌”两句写出夜幕降临时的静谧,月光逐渐暗淡,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紧接着,"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两句表明女子的歌声优雅动听,她唱的是自己的心声。随后"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点明了女子的忧怨之情,她的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哀愁,不禁令人心生同情。 再往后,"芭蕉寒,雨声碎"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这给本已凄美的氛围又增添了一丝悲凉。之后,镜头切换到镜子前,"镜华翳。闲照孤鸾戏"刻画了一个孤独的女子在寂静的夜晚独照镜子的情景,她的孤独和无助跃然纸上。 上片主要以场景和情感为主,下片则开始转向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思量去时容易"道出了女子对于过去岁月的感慨,回忆起曾经的欢声笑语,以及钿盒瑶钗的温馨时光。然而现在却物是人非,一切都被现实所冷待。 最后两句"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描绘了主人公眼中远方的美景,以及她对未来的期盼。虽然路途遥远、山水重重,但她依然心怀希望,坚定地前行。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子坎坷的命运和坚定的信念,使其成为了一首富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词佳作。
小红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先所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90年至1078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张先历任翰林学士、尚书郎等职,并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情感细腻,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北宋时期,词这种文学形式开始兴起并逐渐繁荣。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词的创作,以表达他们对人生、爱情、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见解。张先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这首词,是张先为纪念朋友晏同叔与其姬妾离别而创作的。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对女性的地位和能力有所重视,女性在某些领域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封建礼教的影响,女性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束缚。因此,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小红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