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之后只留下相逢的梦,门外的马蹄声已渐渐远去。哀怨的歌声在醉时才能听到,远方的目光无法承受这无尽的离别。今晚的风月有谁陪伴?声声哽咽的琵琶曲如泣如诉。人生中没有什么能比得过深情,江水的深沉也无法与山的厚重相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安陆:古县名,位于今天中国湖北省中部地区。
2. 相离徒有相逢梦:指离别后只有期待梦中相聚。
3. 门外马蹄尘已动:形容出行前的准备开始。
4. 怨歌:表达离愁的歌曲。
5. 醉时听:在喝醉的时候欣赏。
6. 远目不堪空际送:极目远望却无法承受分别的哀伤。
7. 风月:指美好的风景。
8. 声咽琵琶槽上凤:声音哽咽如同琵琶上的凤凰图案。
9. 江水不深山不重:江水不深山不重的意思是情感深沉无法用其他事物比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与友人别离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离别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词的开篇即以“相离徒有相逢梦”写出与友人的离别,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基调。紧接着“门外马蹄尘已动”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匆匆忙忙的气氛。下一句“怨歌留待醉时听”则表现了离别时的无奈,借助酒醉来暂时忘却离别的哀伤。接下来的“远目不堪空际送”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
词的下片则以“今宵风月知谁共”开始,表达了对未来孤寂生活的担忧。而“声咽琵琶槽上凤”则形象地描绘出演奏乐曲时的心情,表现出离别的悲哀。最后两句“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则以深沉的笔调,写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强调人生的真挚情感是无法用任何事物比拟的,同时也传达了即使山再高、水再深,也无法阻挡感情的深厚。整首词情感真挚,韵味悠长,展现了张先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先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首离别词。此时,距离唐朝灭亡已有一百多年,正是宋朝经济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也是张先的仕途生涯中最为活跃的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张先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重用,但同时也因性格耿直、不避权贵而遭受排挤。在一次离京赴任途中,他结识了同样被贬谪的好友孙公素,两人在安陆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这段经历使得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也成为了张先词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在《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中,张先以婉约的词风抒发了对好友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感慨。这首词既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官场沉浮的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