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汉上友人

标题包含
寄汉上友人
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 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滔(840年-911年),字文江,号秋浦,唐朝末年进士,福建福州人。 黄滔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善诗赋。唐懿宗咸通年间,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但因家贫未能赴任。后来,他在江西庐山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襄汉地区风光清秀,可惜这次出行未能前往。蒹葭在水边摇曳生姿,风雨吹打着孤灯。 听闻有新雁鸣唱,思念远方的山川和离去的僧人。知道你即将北上,心中惆怅难以言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襄汉:指襄阳地区,位于今湖北省西北部。 2. 蒹葭:一种常见的植物,此处借指沿途风景。 3. 新雁:秋天时南飞的大雁。 4. 思山:想念故乡的山和水。 5. 去僧:离去的僧人,指离开故乡的僧人。
去完善
赏析
《寄汉上友人》是唐代诗人黄滔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汉江一带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襄汉多清景,东游已不能”,描述了汉江地区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因故未能与友人一起游览的遗憾。其中,“襄汉”代指湖北襄阳、汉口一带,具有浓郁的地理特征。 颔联“蒹葭照流水,风雨扑孤灯”,以蒹葭和风雨两个意象分别展现了一幅萧瑟的画面。蒹葭在河岸旁摇曳,流水匆匆而过;风雨袭来,灯光显得格外孤单。这些景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寂寞的氛围,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渴望。 颈联“献赋闻新雁,思山见去僧”,通过“献赋”和“思山”两个典故,进一步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新雁”象征着离愁别绪,而“去僧”则代表着远离尘世的隐逸之志,表达了诗人期望与友人共度闲适生活的向往。 尾联“知君北来日,惆怅亦难胜”,设想了友人北上与自己相聚的情景,但又感叹现实中的无奈与惆怅。诗人认为,即使能见到友人,这种相聚的喜悦也难以抵挡内心的忧郁之感。 总之,《寄汉上友人》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感慨,以及无法与友人共享美景的遗憾之情。同时,通过对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色的细腻描绘,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汉上友人》是唐朝诗人黄滔的著名诗作,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公元900年左右。 在晚唐时代,由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民众生活疾苦重重。然而黄滔生活的年代却是晚唐时期的相对安定期,期间他广交朋友,关心民生,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 黄滔出生书香门第,学识渊博,却屡屡受挫,怀才不遇。他在汉水流域的友人们志同道合,互相鼓励。在这首诗中,黄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寓含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黄滔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