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
长养风来新样凉,蔷薇娇姹靓浓妆。
贵妃得酒沁红色,更着领巾龙脑香。
万花卸尽锦机空,留得蔷薇揖晓风。
賸把胭脂匀笑靥,不施铅粉涴潮红。
东君来与夏交割,西子出为春送终。
不是□□闲暇客,也拚终日对芳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凉的微风中长大,蔷薇娇嫩明艳如浓妆。
有如贵妃酒后红晕的脸颊,更带着丝巾的龙脑香气。
百花落尽,只剩下蔷薇在风中摇曳。
仿佛将脸上的胭脂匀开微笑的容颜,不施铅粉,却染上一片自然红润。
时光流转,春天结束,夏天来临。
如果不是那位雅致的闲散之人,也会甘愿整日流连在芬芳的花丛。
去完善
释义
《蔷薇》:这首诗描绘了夏季蔷薇花的美丽和繁茂景象。诗中的注释如下:
1. 长养风来新样凉:这句形容微风轻拂,带来夏日清新的感觉。
2. 蔷薇娇姹靓浓妆:这句描述蔷薇花的娇嫩和色彩鲜艳。
3. 贵妃得酒沁红色:这句用杨贵妃比喻蔷薇花,她喝了酒后脸色红润。
4. 领巾龙脑香:这句说蔷薇花香扑鼻。
5. 万花卸尽锦机空:这句表示春天过去了,其他花朵都已凋谢。
6. 留得蔷薇揖晓风:这句形容蔷薇花在早晨的风中摇曳生姿。
7. 賸把胭脂匀笑靥:这句描写蔷薇花在风中微微颤抖,如同涂抹了胭脂的脸颊。
8. 不施铅粉涴潮红:这句赞美蔷薇花的自然之美,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
9. 东君来与夏交割:这句意味着夏季的到来。
10. 西子出为春送终:这句象征春天的结束。
11. 不是□□闲暇客:这句诗句中存在一个缺失的字符,因此无法确定具体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蔷薇》张明中是一首描绘蔷薇花的诗词,通过对蔷薇花的形态、色彩、香气等元素的细致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首联“长养风来新样凉,蔷薇娇姹靓浓妆”,通过描绘蔷薇花在微风中的姿态,展现出了蔷薇花的美丽和生机。其中,“长养风来新样凉”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以及他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感悟能力。而“蔷薇娇姹靓浓妆”则是对蔷薇花的直接描绘,突出了蔷薇花的艳丽和优雅。
颔联“贵妃得酒沁红色,更着领巾龙脑香”,以贵妃醉酒的形象,比喻蔷薇花的色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蔷薇花的艳丽。同时,“更着领巾龙脑香”一句,则是对蔷薇花香气的赞美,表现了蔷薇花的香气四溢的特点。
颈联“万花卸尽锦机空,留得蔷薇揖晓风”,通过对比其他花朵的凋谢,突显了蔷薇花在夏季的独特存在。其中,“万花卸尽锦机空”一句,表达了其他花朵已经凋谢的遗憾,而“留得蔷薇揖晓风”则是对蔷薇花能在夏天盛开的欣喜。
尾联“賸把胭脂匀笑靥,不施铅粉涴潮红”,进一步描绘了蔷薇花的美丽。其中,“賸把胭脂匀笑靥”一句,以少女化妆的形象,比喻蔷薇花的艳丽,表现了蔷薇花的独特魅力。而“不施铅粉涴潮红”则是对蔷薇花自然的美丽,不依赖任何人工修饰的赞美。
总的来说,《蔷薇》张明中这首诗词,通过对蔷薇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末清初诗人张明中的《蔷薇》是描绘自然界景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清更迭之际。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变革,如明朝的衰落、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满清入关等。这些政治动荡对个人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许多文人志士因时局变化而颠沛流离。
张明中作为一位身处乱世的诗人,对于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生活际遇的感慨。这首《蔷薇》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描述蔷薇花的美丽形象时,诗人也暗含了对自己及他人命运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比蔷薇花蕾的不同姿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