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已经倾诉过赋税徭役让她贫苦到极点,而我想到连年战乱不禁泪水沾满衣巾。
去完善
释义
征求:赋税徭役;戎马:战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人道关怀。开篇描绘了一位孤苦伶仃的妇人形象,引发读者同情。中间部分通过对话形式,委婉劝说吴郎放下戒备之心。结尾处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情感升华至对天下苍生的悲悯。整首诗层次分明,先叙事,后抒情,由小见大,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寓居夔州之时。此时的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他目睹了社会凋敝、民生困苦。他的草堂前有枣树,西邻的一位贫穷妇人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亲戚吴郎居住,这位妇人因害怕被拒绝而不敢再来。杜甫得知后,特意写下此诗寄给吴郎,劝其体恤贫苦之人。诗中既有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