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杨白花

标题包含
杨白花
杨白花,懊恼随风渡江水。 将心莫托少年郎,少年一去轻万里。 杨条插地便生根,花性飘扬似梦尘。 恨不筑城高万丈,花飞莫放出重门。 珠帘绣柱香云护,祇有黄鶑知去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舒岳祥(1249年-1316年),字景薛,号巽峰,又号双峰,浙江宁海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官员,以文学成就和清廉品质著称。 舒岳祥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杨白花,黯然随风吹散在江水中。 切勿将心事寄托给年轻的小伙子,因为他们一离开就会轻易地消失于千里之外。 杨树只要插入地面就能生根发芽,而花的特性却如同梦幻般四处飘散。 痛恨不能筑起高耸的城墙,防止花儿飘飞出重重的大门。 华美的珠帘和刺绣的柱子被香云环绕,只有黄色的莺鸟才知道离开的方向。
去完善
释义
《杨白花》:这是一首描述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无奈的古代诗词。 1. 杨白花:指杨柳的花,这里用来象征女子的爱情。 2. 懊恼:烦闷苦恼的情绪。 3. 随风吹渡江水:表示女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任凭感情的流逝。 4. 将心莫托少年郎:意思是不要把心交给年少轻浮的男子。 5. 一去轻万里:形容男子离开得轻易,距离遥远。 6. 杨条插地便生根:比喻女子对爱情的执着。 7. 花性飘扬似梦尘:形容女子的爱情如梦幻一般飘渺不定。 8. 恨不筑城高万丈: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强烈保护欲。 9. 花飞莫放出重门:希望爱情能够被束缚,不要放任自流。 10. 珠帘绣柱香云护:描绘女子的住处富丽堂皇。 11. 祇有黄鶑知去路:黄莺是春天的使者,这里暗示春天来临时,爱情也可能离她而去。
去完善
赏析
《杨白花》是一首描绘女子哀怨爱情的诗词。诗中的“杨白花”指的是杨柳的花絮,在这里象征着女子的爱情与思念。“懊恼随风渡江水”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无奈和失落感,仿佛她的情感像风中的杨白花一样随波逐流,无法掌握。 接下来的两句“将心莫托少年郎,少年一去轻万里”,传达了女子对于爱情的担忧和不安全感。她告诫自己不要完全依赖年轻的恋人,因为他可能会轻易地离开她。这体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顾虑和防备心理。 “杨条插地便生根,花性飘扬似梦尘”这两句是诗人以杨柳的生长特性为喻,来表达对女子感情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即使花朵随风飘散,但杨柳仍然能落地生根,暗示着女子的情感虽然暂时受挫,但她仍会坚强地生活下去。 “恨不筑城高万丈,花飞莫放出重门”,这两句表达了女子想要留住恋人的强烈愿望。她希望能筑起高墙,阻止花的飘落,象征着她渴望能够留住爱情,阻止恋人的离去。 最后两句“珠帘绣柱香云护,祇有黄鸝知去路”,描述了女子的孤独和无助。尽管她努力地保护和维持自己的爱情,但最终她依然感到孤单,只有黄鹂鸟了解她心中的忧伤。这里的黄鹂鸟可以作为女子的倾诉对象,也是诗人对她处境的同情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杨白花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矛盾、忧虑、悲伤和无奈。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使这首诗成为了一幅充满情感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白花》是南宋诗人舒岳祥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末元初,也就是公元13世纪末期至14世纪初叶。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即元朝的崛起和南宋的灭亡。 在个人层面,舒岳祥的生活轨迹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他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一些地方官职。后来,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舒岳祥隐退山林,以诗为业。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国破家亡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宋朝已经走向衰落,金、蒙等游牧民族不断侵扰边境,导致民不聊生。而舒岳祥所处的地方——浙江宁波地区,是南宋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但由于战乱频仍,民生疾苦更为严重。因此,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当时的战乱、民生问题以及自己的感慨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