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思惟像赞
苦海深,悲愿广。
作是思惟,云何方便。
普使群生登彼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观音思惟像赞"这首古诗中的一些注释如下:
1. "苦海深":"苦海"在这里指的是众生的苦难境地,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痛苦和烦恼。"深"字形象地描绘出这种痛苦的深度。
2. "悲愿广":"悲愿"是指观音菩萨救度众生脱离苦难的宏愿。"广"字意味着这种宏愿是无穷无尽的,涵盖了所有的众生。
3. "作是思惟,云何方便":这句诗的意思是,观音菩萨在思考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帮助众生摆脱苦难。"云何"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副词,相当于"如何"。"方便"在这里指的是有效的途径或方法。
4. "普使群生登彼岸":这句诗表达了观音菩萨的愿望,即让所有的众生都能摆脱苦难,达到解脱的境地。"普使"意为普遍地使众生得到拯救。"登彼岸"是一个比喻,来源于佛教的教义,意指从生死轮回的痛苦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幸福彼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偈出自于唐代高僧释法薰之手,诗中表达了对观音菩萨慈悲救度众生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人以“苦海深,悲愿广”来形容世间众生的苦难,以及观音菩萨宏大的救度愿望。紧接着,他向观音菩萨提出问题:如何以广大的悲愿帮助众生摆脱苦海,到达解脱的彼岸?这个问题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救度能力的期待,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众生苦难的关切。在诗的最后,诗人传达了观音菩萨以其智慧和能力,能普遍地拯救众生的坚定信念。整首诗通过象征和比喻,深刻地表达了观音菩萨对众生的大慈大悲精神,充满了宗教情怀和哲理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音思惟像赞》是南宋时期的诗人释法薰的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初年。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广泛传播,观音菩萨作为慈悲的象征,深受人们的敬仰和崇拜。
释法薰,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作品而闻名。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四方,广结善缘,并在寺庙中传经布道,弘扬佛法。在创作《观音思惟像赞》时,他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希望通过赞美观音菩萨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南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向往和平与安宁的生活,而观音菩萨所代表的慈悲和救赎,正好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此,《观音思惟像赞》不仅是一首赞美观音菩萨的诗,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和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