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皎中庵住广寿

标题包含
送皎中庵住广寿
名字馨香满道途,挽将洞水注南湖。 他时把杖来轻探,莫谓从前一滴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法薰(1853年-1924年),俗名李瑞清,字祥符,号瑞清居士,别号清道人、大聋。他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画家、诗人、教育家,被誉为“清道人”。 释法薰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皎中庵:指皎然寺。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北麓的灵鹫山中。 2. 广寿:即广寿寺。 3. 名字馨香:比喻名声好、道德高尚。 4. 道途:道路。 5. 挽将洞水注南湖:暗含禅宗故事。洞水喻湛然智慧;南湖指广寿寺。此处意为将来在广寿寺中传授佛法。 6. 他时:将来某个时候。 7. 把杖来轻探:持杖探索,比喻探索真理。 8. 莫谓从前一滴无:不要认为之前没有学到过一点佛法。
去完善
赏析
《送皎中庵住广寿》是南宋诗人释法薰的一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皎中庵的敬意和祝愿。 首先,诗人用“名字馨香满道途”来形容皎中庵的名声和品德。这个名字在人们口中传颂,如同花香弥漫在道路上,象征着皎中庵的高尚品质和道德风范。 接着,诗人以“挽将洞水注南湖”为喻,表达了皎中庵即将前往广寿寺担任住持的重任。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皎中庵如同引导洞水注入南湖的智者,将在广寿寺发挥重要作用。 然后,诗人寄语:“他时把杖来轻探,莫谓从前一滴无。”这是劝勉皎中庵要不忘初心,继续追求真理和智慧。诗人提醒皎中庵,虽然他已经有了很高的成就,但还是要保持谦逊,不要因为过去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皎中庵住广寿》是南宋诗人释法薰的一首送别诗。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期(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作者释法薰作为一名僧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佛法的真谛和修行。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以慈悲为怀,关爱众生。在他的生活中,他与皎中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王朝的衰落和金兵的入侵。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普遍感到生活的不安定和不公。然而,释法薰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