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后坡

标题包含
后坡
扶筇剥啄一山中,幽兴偏于此处浓。 前屏树柯呈列岫,旁开林隙出奇峰。 座迎夜月分吾石,栏度朝云对汝松。 俗客不来人籁寂,省心时听数声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拄着手杖在山间轻轻叩击,这里深得我隐居的乐趣。 前面的屏风般树林呈现了山中的景色,旁边的林子深处藏着奇特的山峰。 座位对着月光和石头,栏杆上方是朝霞和对面的松树。 闲杂人等不来,周围寂静无声,静下心来只听到钟声回荡。
去完善
释义
扶筇:指拄着手杖。剥啄:形容敲门或啄木鸟啄击树干的声音,这里可理解为寻访。 幽兴:犹逸兴,幽闲的兴趣。此处指作者寻找的宁静之地。 屏:屏风,这里作动词用,可以理解为遮挡。树柯:树木。列岫:排列的山峰。 林隙:树林中的空隙。奇峰:奇特的山峰。 座迎夜月:座位面向月亮升起的方向。分吾石:享受我的石头。 栏度朝云:栏杆面对着早晨的云彩。对汝松:与你相对的松树。 俗客:平常的人,世俗之人。人籁:人为之声,与天簌相对。 省心:让心得到安宁。时听:时常听到。数声钟:钟声。
去完善
赏析
《后坡》徐侨的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用扶筇、剥啄等词生动地描绘了在山中探寻的景象,突显了诗人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的浓厚兴致。 前句“前屏树柯呈列岫,旁开林隙出奇峰”,以屏风为背景,展现出山峰的奇特峻峭。树木和山峰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而“座迎夜月分吾石,栏度朝云对汝松”,则是诗人以月亮、松树和自己的石头为话题,与景色进行对话,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这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俗客不来人籁寂,省心时听数声钟”,则是诗人希望远离世俗纷扰,尽情享受这份宁静的时光。 全诗笔触细腻,韵律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坡》是南宋诗人徐侨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这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南宋朝廷在南方建立了新的政权,虽然在军事上无法收复北方失地,但在文学艺术的繁荣程度上却可与北宋相媲美,尤其是诗、词、散文等文人创作方面。 徐侨作为这个时期的文人,他的人生际遇大致符合那个时代文人的典型经历。年轻时科举登第,入仕为官;晚年则归隐田园,寄情山水。这样的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也有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宋代的社会制度较为完善,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壮大。这使得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相对较高,他们的作品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同时,理学的发展也对当时的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人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操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侨的诗风,使其作品具有了一定的道德教化意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