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
潮回尽处晓江清,百丈滩头舟子情。
饶我静观黄卷罢,为渠卧看白云轻。
炫蓬滉漾龙蛇影,喧枕萧骚风雨声。
无限青山饱秋色,去来谁暇与将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潮水退去,破晓时分江水清澈;百丈滩头,船夫们的情感引人深思。让我在静默中阅览古籍,而他却在悠然自得地欣赏飘渺的白云。炫目的波浪倒映着龙蛇般的水影,喧闹声中传来风声雨声。无尽的青山满载秋天的气息,来来往往的人们谁会闲暇去欢迎和送别呢?
去完善
释义
1. 《安溪》:指福建省安溪县。徐侨,字崇岳,号梦羽,宋代政治家、文人,浙江义乌人。
2. 潮回尽处:潮水退去的尽头。
3. 晓江清:清晨的清澈江水。
4. 百丈滩头:形容河流中的险滩。
5. 舟子:船夫。
6. 黄卷:书籍,多指儒家的经典著作。
7. 静观:安静地观察,这里是阅读的意思。
8. 渠:他,指代船夫。
9. 卧看白云轻:躺着看轻盈的白云。
10. 炫蓬滉漾:波光粼粼的样子。
11. 龙蛇影:龙和蛇在水中的倒影。
12. 喧枕萧骚风雨声:风雨声中夹杂着喧嚣的声音。
13. 青山饱秋色:青山被秋天的景色所充满。
14. 去来:离去和归来。
15. 将迎:迎接和恭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悠然心境的诗。诗人在观赏江景时,感受到潮水退去后江水的清澈,以及百丈滩头舟子的情感。在观察自然界的美景之余,诗人也反思自身,追求内心的平静。
通过描写江水、舟子、云彩等景象,诗人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的审美情趣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炫蓬滉漾龙蛇影”和“喧枕萧骚风雨声”两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涵,使其更具层次感和动态感。
在诗的结尾,诗人以“无限青山饱秋色,去来谁暇与将迎”来表达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世间的美景无尽,但人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因此,他提倡要珍惜当下,去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安溪》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徐侨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至1189年间,这是南宋孝宗在位的时间。这个时期的南宋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特别是在诗歌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陆游、杨万里等。
徐侨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并不平静。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虽然政绩显著,但受到朝中权臣的排挤,仕途颇为坎坷。然而,正是这种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从而在他的诗歌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
在《安溪》一诗中,徐侨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安溪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徐侨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去完善